一年两度的“剁手节”已经过完了一个,买家要开始“吃土”了,而对于卖家来说,这是一场“期中考试”。618刚刚结束,成绩就已经出炉,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些同学的成绩:
各大平台的战绩:
天猫“618”启动1小时,成交量超去年10小时,过百品牌成交额超过去年“双11”;
截至6月19日0时,京东“618十六周年店庆”累计下单金额2015亿元;
网易考拉“618环球购物节”开跑仅101分钟,销售额突破去年“618”首日。前一小时数据显示,美妆、母婴类目强势领跑。
童装童鞋在京东的成绩单:
2019年Q1,童装童鞋在京东的规模达58.9亿,同比增长33.2%,是童装童鞋在线上仅次于天猫的第二大平台,增长速度也是名列前茅。其中童装在京东占比14.6%,童鞋在京东占比10.6%。
在京东平台,奶粉、纸尿裤依然是强势品类,热卖大牌TOP10中,奶粉占据6席,纸尿裤占据4席。童装童鞋今年在京东也有不俗的业绩表现:
在童装科目获得前五名的品牌依次是:安奈儿、英氏、FILA、Mini Balabala、童泰。从品牌归属上来看,值得欣慰的是童装前五名中四个都是国产品牌童装,FILA也算是半个国产童装;从使用年龄来看,小童装占据多数,安奈儿、英氏、Mini Balabala、童泰都是婴幼童领域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Mini Balabala作为巴拉巴拉的延伸品牌,近年来一直有不俗的表现。2018年Mini Balabala市场份额虽然仅有0.6%,销售额2.7亿,但是线上增长率达191.5%,近乎200%的增长也让Mini Balabala成为年度黑马。
童鞋科目获得前五名的是:SKECHERS、安踏、李宁、361°、江博士。斯凯奇童鞋领跑登顶,斯凯奇近年来在中国积极布局,不断年轻化,同时深入上游。其余的四大品牌都是国产童鞋品牌,其中安踏、李宁、361°是成人运动品牌延伸的童鞋品牌,只有江博士是专业做童鞋出身。
编辑导读:互联网行业有个说法:产品经理不论出身,任何职位的人都有可能转行成为产品经理。本文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如何从售前转到产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驹过隙,转眼间,距离我毕业也已经有两年了,而距离我职业生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转岗产品经理,也有接近半年了。
经验总是会随着时间逐渐积累,但是没有经过思考总结的经验我认为永远都是无根之萍,也无法系统化的沉淀以及给予成长养分。
在转岗之前,我曾经立下了一个 flag,说自己每周会输出至少一篇文章,以体现自己的成长与思考总结。最终的最终,倒是实现了“flag立下就是被打破”的笑话。而关于这篇总结性质的文章,也是一拖再拖,酝酿已久却迟迟没有行动。
当然,也有一个很好的借口,忙碌的工作总是不期而遇,转岗之后需要学习的事情很多,一些几乎从 0 开始。我也一直以最大的热情去积极拥抱新的变化。但是谁都知道,没时间有时候是借口的代名词。
对于毕业两年时节点的我,我希望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一点新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不仅仅只有 Plan A,还应该要有 Plan B,以变求变。对于我来说,比如我会把公众号重新捡起来(虽然只是零零散散在写),把摄影爱好捡起来(虽然还是财年),以及还有一些正在规划的副业(可能?)。
依照于时间线,本篇文章,主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我为什么会想着转产品
我为产品做的准备
前辈的忠言
转产品的体验
我的产品方法论
我非常希望在总结自己的主观性经验时,也能在某个方面某个角度带给屏幕前的你哪怕一点点的启迪,这也会成为我的荣幸。
一、 我为什么会想着转产品
关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对于在互联网氛围荒芜的小城市读大学的我来说。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岗位以及其工作性质是大四到广州找实习的时候。也是在那个时间点,我听闻了“产品经理界的神,微信缔造者张小龙”。然而限于自身经历不充分,当时没有并资格去尝试。
但是哪个少年不希望是“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对于当时的我,产品经理这几个字也深深的印在了心底。
说到这里,可能要先介绍下我转产品前的岗位了,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在转产品前,也就是校招进入现在这个公司的岗位,如果论 title 的话是一名售前工程师,如果论实际工作性质的话,可能相当于售前 + 售后 + 销售运营 + 销售流程管理的集合体。
没错,这岗位就是这么炫酷。
炫酷光鲜的一面,是我像一块海绵一般,吸收了很多的来自一个岗位但是不同“职能”的经验,比如运营公众号(没错,也是我负责)、培训管理(组织培训、培训讲师)、需求管理(和各大产品线 PM 对接)、编程(主要是 Python,因为要爬数据做数据分析以及了解基本 SDK ),技术架构学习(云计算售前必备)、销售流程(从客户接入到追款)等等。
在持续的如此多“知识”灌输下,我确实成长得非常快,从一个毕业前连 TCP/IP 都不懂的非计算机科班生,到后来能码代码,懂业务的售前。我经常悄悄吹牛说自己是“综合性人才”。但是逐渐的,我发现以上很多该岗位“职能”慢慢变成了重复性工作。
杂而不精,就是对转岗前最合适的评价,而这也是我不能容忍的。
对于产品经理岗位,在经历了 1 年多的工作实践以及旁观了解后。用肤浅的话来讲,谁都听说过这句话:“产品经理是未来的 CEO”。
尽管是我知道是噱头,但另一方面不也体现了岗位的可能性?而衡量价值的最好度量单位就是货币。事务具有静态和动态两面性,从静态而言,过去的历史告诉了我产品经理是一个相对而言的高薪职业(除了和程序员比),动态而言,产品经理是复合型人才,是转到管理的最好途径,成长性空间很大。
而且,从个人而言,我自己的性格偏向于与人交流,喜欢钻研不同细节,同时具备很强的自我主见。
任何事情发生都不会是孤立,是无数个因素组合的系统反应。总之,在当时的我,已经认定产品经理会成为我的未来职业规划。
而在当时,公司内部刚好有一个机会让我尝试,尽管机会是危机四伏,可能处于非转即走的境地,这也一度让我十分的犹豫和徘徊。
一个前辈对我说了一句话:“想想未来 1 年后的你与现在的你,会有多少成长?”
于是,我选择希望拥抱成长,拥抱未来。
幸运的是,我成功了。
二、 我为产品做的准备
身在局中,哪能领略棋盘奥妙。
身在山中,哪能识庐山真面目。
在售前岗位,想转产品经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明白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后,朝着这个目标也确实做了很多准备。
首先,对于产品经理岗位,主要是负责跟进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总共有四大阶段“定义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产品、运营产品”。
而我的准备,也可以从这四部分讲起来。
1. 定义产品
产品存在的意义在于和用户交换价值,用户获得使用价值,产品所在的公司获得商业价值,从而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产品模式。这就是产品“交易论”的基础。
而使用价值,必定是存在一个现实的问题和场景足够让产品提供服务解决获得的。
但是怎么去了解这个现实问题呢?
我认为这个没有捷径,只能下苦功夫,慢功夫,笨功夫。只有深入了解行业,深入了解用户,你才能有可能发现某场景下存在的痛点和切入的机会。
当然,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谈定义产品为时过早,我所处的行业是云计算行业,因为身处一线的缘故,我有大量的功夫可以熟悉行业与客户,了解行业的友商、服务模式差异点、盈利模式组成等等,了解如何根据客户采购流程切入销售机会,如何在成熟期内加深用户忠诚度,当然,更多的是了解了关于“To B客户”这个概念。
也是因为如此,当时的我还写了一些关于行业和客户类型文章投稿。
2. 设计产品
设计产品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属于工作的核心,重中之重。
而为了满足在设计产品时所需要的技能要素,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也是成本最低的一件事情就是读书。
当然,我读书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读书,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我只是个普通人,没有那么这么好的前瞻性。于是我做了一件事情看起来很蠢但是很有用的事情:每天阅读 2 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以下简称人人)的文章,并做好笔记。
这件事情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也是在这一个月里,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上瘾模型”,知道了什么叫“马斯洛需求理论”,知道了什么叫“五层设计模型”,知道了什么叫“需求的 kano 模型”,也知道了什么叫做“结构化思维”,我记的当时人人有一篇超级火的文章就是讲产品的结构化思维,令我倍感震撼。
不仅如此,一个时间里还了解了还有很多种种其他零散性产品知识。但是也仅仅是零散性知识,于是在一个月后,当我发现我再次打开人人大部分都是一些重复的产品概念时。我知道我应该深入了,系统化的学习产品知识和技能。
设计产品这块分为软技能和硬技能,软技能主要是指产品设计时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基础概念,硬技能这一块比较容易精进的可能是最最最基础的流程图和原型图。
软技能技能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各种前辈们的书籍,也感谢互联网时代,让知识的传播不再设限。无论是梁宁的《产品思维三十讲》、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0》、《启示录》等等国内书籍,还是如《简约设计》《金字塔原理》等等优秀的国外书籍,在通过细细研读与的笔记品味下,从小小白到小白的产品思维踏出了一小步,也或多或少让我从“具象到抽象”路上前行了一大段距离,看待的问题的角度多了些维度。
而硬技能的提升就比较简单了,毕竟,工具类都是具象的,能够通过重复的流程让人熟练于心。对于新手而言,最简单的就是临摹,比如我通过 Axure临摹了一个Web携程、微信Android端等等保真原型图,让自己对于“界面”有了一个初步的概览认识。
当然,这其中也走了许多的弯路,直到设计界面完后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ant design” 和“element”这种开源前端设计库,里面对于设计理念和控件都有一些通俗的介绍。在懂了这些后,这也让我真正意义上了从原子层面了解了原型,而不是仅仅是临摹,懂其表,却不知其意。
以上的以上,无论是硬技能还是软技能,总结而言都是在提升自我要素。在阅读了相当于的书籍对产品有了基本概念后,我也开始有意识的从身边事物开始练手,比如系统化的看待客户问题和需求。
也是因为岗位性质,作为客户和产研的“需求”中转站,让我有机会可以不断的思考客户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有意义,是否应该推动产研侧迭代优化。设计产品的本质在于需求抽象化共性流程解决重复性问题,而推动研发的关键在于投入产出比,我开始会理解各大产品线的产品经理考量点,尝试以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客户问题,有时候,整个世界会真的不同。
3. 研发产品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研发产品可能比较关键的是懂技术、懂架构和追进度了。有幸和大老板开过几次会议,其中有句话是我一直铭记于心:“既然开始,就要把事情 Closed掉”。
技术可以不熟悉,架构可以谦虚的请教大佬。但是最最核心的项目管理即进度管控,如何Closed 一个又一个的需求点,这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了。不过追进度这一块,从技能树来讲,也确实比较务虚,无法量化形容,总结来说:“先记事,不忘事,追进度,问过程,要结果”。
毫无疑问,不仅仅是产品经理,无论是任何一个岗位,“先记事,不忘事,追进度,问过程,要结果”。这些都可以让是让一个人出彩的点,也是任何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可以开始练习的“软技能”。
4. 运营产品
如何运营好产品,代表了一个产品经理的发展。
我比较喜欢用2W1H法则来分析问题,同理,用2W1H来分析这块模块。讲述我为什么会认为这一块很重要!
what:产品是为用户存在的,任何产品的基础都是在于用户量。
Why:酒香也怕巷子深,何况时现代用户有如此之多的选择之下,如何让产品更好的推出去值得深入研究。
How:运营的形象化形容是“蓄水池”,也对应着运营的两大核心:拉新与留存,而留存的一大节点在于转化。根据不同周期、用户群应对不同类型用户就是运营的核心了。
而产品经理如何想要进阶为产品总监,甚至产品副总裁,无疑考量的会是战略思考能力,而战略思考能力的具象化,何尝不是产品的业务指标。
成熟期产品的产品经理往往更多的时间会在思考如何把产品让更多的人使用从而获得利润。而这块的准备,从一开始通过书籍了解基础性知识,如《运营之光》《增长黑客》《增长五线》等等,有一定基础后,会尝试通过研究友商的运营策略分析其目的,再到和公司内产品运营童鞋的深入交流学习。
最终,只能说是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战经验欠缺,但是也足以让我有一个基础去尝试这个岗位的面试了。
三、前辈的忠言
在现任公司,我遇到了一个特别资深的产品前辈,工作了很多年,BAT都待过,最关键的是经历了 To C 到 To B,之前也在大厂带团队打过无数的仗。
其实在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大段落像是硬生生插入进来,和前后文章并不是那么连贯。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认为这位资深产品前辈给予了我产品思维上有启蒙式的点拨,可以说是完全是重新塑造了我之前凭借书本和观察所积累的“僵硬”产品观。
产品前辈告诉我,如果选择做产品经理,那么最基本的两个素质极其重要:情商和逆推思维。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情商的重要性,甚至在工作时间后,都会认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而对于产品经理职日常的工作,可能尤为如此。
首先产品经理会和内部的打交道,其次跨部门的协调,最终还要和销售以及和客户们深入交流。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产品经理的工作推进和落地,都离不开“人”这个最关键的一环。所以,这个时候的情商好也就格外关键了。
而逆推思维,又指的两方面,一个是以终为始,逆推过程。一个是观察竞品与自身产品迭代,逆推产品的迭代出发点。
产品前辈讲的逆推思维,按照我的理解,前者会让产品经理在分解各种指标和目标时有方向,化不可能为可能,而后者则可以提炼吸收产品迭代考量点,从而学习并积累自己的产品观。
对于我而言,在转岗产品经理岗位,原本预期比较重要的是需求、商业化以及用户体验等等。但是却没想到,产品前辈讲的情商和逆推思维这两点打开了一扇门,门内是产品经理的另外一面。那一面,是前辈的忠言,也是一种产品知识的传递。
四、转产品后的体会
从事产品经理也有小半年了,也有一些小体会。这些体会可能或浅或深,外人可能看起来不重要,但是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教训和成长。
1. 保持谦虚格外重要
可能也属于我性格问题,经常性的会思路比较发散,分不清重点与次要。另外一方面,在博览群书吸收了许多“形式上”的产品方法论后,不经意的就会飘飘然,觉的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那一方。方法论一套又一套。甚至会觉的产品经理也就这么回事。 就如同古代的“纸上谈兵”典故的主角赵括,学习兵法后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但是真实战场上可能处处暗伏杀机,书中兵法不切实际,最终赵国因此灭亡。
正如我看过的一句话:自以为是,会是产品设计者开始要停止思考的危险讯号,而不求甚解,则是一个产品设计者最致命的缺陷。
职场上也没有那么多可以试错的机会,所以,我觉的我又是非常幸运的,在成功转岗产品后,带着满腔的抱负和热血来到了产品部门,遇到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leader。很到位地泼了一把冷水:我的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甚至我的产品基本功都有待加强。
2. 什么是产品基本功
我以为的产品经理,是一手一个PRD,然后口若悬河,就能让研发童鞋如期交付。
实际呢?研发可能比你还懂需求然后论证你的需求是伪需求,而交付全看能否及时你跟进与催促,俗话说得好:一日三催。
我以为的产品经理,是原型画的好,细节要到位,最好能直接做 Axure 直接演示。实际上的产品经理,给你设计的时间,可能仅仅足够你画个线框图,而大部分的交互,实际都是依赖于内部组件。当然,这个也是因为我在 B 端企业,往往稳定性以及功能完整性远大于视觉美观性。
在实际业务中,和研发童鞋的关系程度可能真的会决定需求的落地进度。所有人都知道数据很重要,产品经理会遇到许多取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场景,然而研发再快的排期,也比不上你直接上数据库用 SQL select 一下。
还有很多其他的以为与现实,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印证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正如leader所说,把问题想明白、话说透彻、文档写得有条理是产品经理必须要具备的基础能力。而这些却又是我之前自己已经具备实际却都有所欠缺的方面,在实际转产品前,我已经写过了很多文章,甚至有过投稿赚钱稿费(技术类)的经历,自认为文章写的不说出彩,至少能够把主题写明白。然而在不断的 PRD 文档被打回重做中,我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可以进步的空间。
五、我的产品方法论
半年很短,无法让一个职场人依赖工资收入获得财务阶级跃迁,半年又很长,这促使我接受了一个理想和实际结合产生的化学反应,让人脱胎换骨。
在过去的产品经理学习中,也是在两年的职业生涯积累中。无论是遨游在前辈们产品观的海洋,还是脚踏实地的积跬步。都足以我有了许多新的思考与沉淀。
关于产品经理,我总结了 8 个法宝:竞品分析、需求分析、文档基础、原型设计、技术基础、项目管理、产品运营、数据分析。
正如费曼学习理论的中的描述,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是能够独立讲述并传递给下一个人。
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我能把这些自己挖的坑填完,并且不断的补充完善。输入必有输出,输出倒逼输入!
本文由 @零度Pasc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