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淘宝男款保暖内衣和男士保暖内衣十大品牌

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作者:董道力,编辑:阿 米、金花鼠、唐也钦,数据:董道力,设计:戚桐珲。

过去这几天,降温是个大话题。

不少城市2021年第一场雪在立冬前到来,上海虽然没有下雪,但该降的温从不会缺席(多少有点亏)。随着冷空气南下,上海市气象台正式宣布:靠保暖内衣续命的时候来了。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曾经,保暖内衣就像是爱情故事里的老实人,大家都知道TA的好,但大家都不愿意靠近TA。

如今,在求生欲面前,年轻人开始与保暖内衣情投意合。

我们也从淘宝购物记录,找到今冬年轻人和保暖内衣的“双向奔赴”。

今年保暖内衣有哪些新功能和新材料?

为了评选出今冬保暖内衣界的顶流,顺便帮你制作一份保暖内衣挑选手册,我们在淘宝上搜索了“保暖内衣”,并按销量排名,挑选了月销量在1000以上的保暖内衣单品,以此作为分析样本。

从产品关键词来看, 年轻人购买保暖内衣时,不光要追求暖和,还追求“藏得住”。

在这些保暖内衣的介绍中,提到最多的特点是“加厚”和“加绒”,排在它们之后的则是“无痕”。

不管是妈妈非要往你身上套,还是自己到了年纪愿意穿,领子下、袖口处总是不经意会露出一截大红色的保暖内衣,多少让平日里追求时尚潮流的人有些尴尬,担心因此被开除“潮籍”。

针对“保暖与时尚难以兼得”这个痛点,厂商也在保暖内衣的技术上卷起来了。如“自发热”“恒温”“抗菌”等技术,让品牌能够推出“薄款”的保暖内衣。担心成为米其林轮胎人的畏寒都市人,也能因此兼顾时尚和保暖。

随着消费者对保暖内衣“再薄一点”和“再暖一点”的要求不断提高,厂商除了提高技术,也在产品材料上开始了军备竞赛。

每隔一段时间厂商们总会推出“新材料”,比如曾经的顶流——莫代尔。这种由奥地利兰精公司发明的材料,是一种来自于山毛榉的纤维素,因为具有更细的纤维、更好的吸湿透气性,在2017年前后火过一段时间。

今年保暖内衣界的顶流,是一种叫作德绒的材料。在淘宝热销保暖内衣单品中,有近50%的产品采用了德绒。在它之后的,则是妈妈们最爱的纯棉材质。

德绒是由德国拜耳集团发明的腈纶面料,截面上的竖毛可以储存更多的空气,从而在同等厚度下保存更多热量,保暖性能相较纯棉材质提高了17%。而且,由于表面覆有一层化学物质,能够使布料上的水直接滑落,德绒还具有防水功能。

保暖性好、蓬松度高、防水性能好,既满足年轻消费者保暖保命的需求,又轻薄贴身,这大概就是德绒能够打败“守擂者”纯棉的原因。

巨量算数(基于抖音搜索大数据的热点趋势分析)的结果也显示,与保暖内衣相关的关键词中,德绒排名第一,是今年当之无愧的顶流材料。

在新技术加持下,年轻人在御寒美学上似乎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但依靠材料选择保暖内衣仍然有一定技术门槛(也是因为我们没有接到广告),所以在材料之外,你仍然能够通过品牌来挑选合适产品。

哪些品牌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

今年保暖内衣的新材料、新技术天花乱坠,品牌格局也很有看点。

总地来说,南极人、北极绒等贴牌品牌依然占市场主流地位,不少小而美的品牌也正在崛起。

在我们采集到的保暖内衣热销产品中,南极人贡献最大,而且优势相当明显。同样作为贴牌品牌,恒源祥、北极绒、七匹狼、俞兆林等也榜上有名。

除此之外,新消费品牌Ubras、Clarkarida排在了热销榜的第12位和第13位,尽管距离头部仍有一段距离,但在一众代加工商标中显得格外亮眼。

作为女性内衣新消费品牌,Ubras以“犹如人体第二层肌肤”般的穿着体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不同于贴上性感标签的维密,Ubras的内衣多为舒适好穿的无尺码设计,收获了一批不愿被钢圈束缚的女孩们的喜欢。

而在男士内衣上更加突出的Clarkarida,也对“健康”概念十分重视,强调“穿了跟没穿一样”的舒适感觉。

主打舒适、健康的新消费内衣品牌无疑俘获了年轻人为之买单的心。从单品平均销量来看,Ubras超越北极绒、南极人,贡献了今冬最受欢迎的保暖内衣单品。Clarkarida则排在了第五位,它的单品平均销量是恒源祥的1.3倍。

作为新消费品牌,Ubras和Clarkarida卖得好也卖得贵。销量亮眼的同时,它们的单品平均售价都超过了120元,比恒源祥高出近一倍。

打开Ubras淘宝官方旗舰店,刘雯代言的保暖“肌底衣”被挂在首页,价格区间在139至368元。Clarkarida的一款“加绒加厚德绒发热无痕”保暖内衣则开出了179至279元的价格,让该品牌排在了单品热销榜的平均价格第1位。

花两百块钱买衣服没什么稀奇,但和南极人79.9元一套的白菜价相比,Ubras、Clarkarida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还是贵了一些。卖得更贵,这些品牌也给出了理由,它们在不断告诉消费者,自家的保暖内衣有更多来自于技术和审美的附加值。

比如以“刘雯同款”为宣传点的Ubras保暖内衣,以“肌底衣”的概念来显示产品的轻薄。在轻薄之上,又以不同保暖程度划分了“轻暖”“倍暖”和“加倍暖”三个等级,在技术加持下,满足不同人群的保暖需求。

Clarkarida则在产品页里突出了“速热”的特点,用数张图片表示自己的产品,能让你在30秒之内就热起来,变成冬日小火炉。

保暖内衣中藏着怎样的新消费趋势?

看完了今年最受欢迎的保暖内衣品牌,你应该已经明白,如今的保暖内衣已经不再是父母时代的大红秋裤袜里塞。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来袭,年轻人在功能与美观上对保暖内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到冬天就全副武装的小雨告诉DT君:“对我来说,保暖内衣的体验感很重要,比如优衣库的heattech就蛮深入人心,当时有去店面体验,放一块面料它可以很快升温,这一点就胜过其他普通的保暖内衣。”

DT财经今年6月发布的《2021青年消费调查报告》中提到,如今影响年轻人消费决策的核心要素,在于年轻人是否需要这件商品,以及商品是否能够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使用体验。

不断内卷的保暖内衣也印证了这一点,身无长物的普通秋衣无法带来“自发热”的穿着体验,被年轻人所抛弃。而追求一种“看不见的精致”,似乎也成为年轻人消费行为的一个新趋势。

在过往的理念中,我们常常认为,穿在外面的衣服要整洁体面,内里则无所谓得体与美观。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看不见的地方花钱,不为展示、只为舒适,是他们的消费新观念。

“虽然是穿在里面,但我也会看颜色、面料和款式,太土的设计我不会买,” 小雨告诉DT君,“有的内衣强调像皮肤一样,我愿意为了这个而买单。”

《2021青年消费调查报告》中提到,年轻人愿意为了提升自己的体验而接受商品溢价。聚焦到保暖内衣,倍暖又轻薄的新消费品牌,就是让人心甘情愿多花点钱的选择。

“这些新消费的内衣可能比北极绒这种牌子贵一点,但是直播间150元一套,总体还是很便宜的”,自认价格敏感的Steven这样说。毕竟,从80元到150元的升级并不是一个奢侈的跳跃,而品质提升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更佳体验。

不过,在保暖内衣上求贵替不光是年轻人消费心理的一个切面,也是因为今年冬天实在来得太猛了。

(题图表情包来源:微博)

 

这几天冷空气不断侵袭,我的屁股变成了冰冰的,很多人开始着急在网上买各种保暖内衣,可是你是否知道,购物车里疯狂促销打折的那些北极猴,南极绒,鱼照林,饿鱼,羊羊羊的经典老品牌,其实是收割你的镰刀呢?

据说,一个朋克青年不再real的标志,是从穿秋裤开始的。

如果这个青年敢穿保暖内衣,往往就意味着彻底的堕落。

阿半曾经在背后悄悄和我讲过:温暖,是堕落的温床。

当你不再年轻,泡着枸杞,捧着保温杯,在网上精心为自己挑选一款“羞耻”的保暖内衣的时候,你会惊异的发现:为什么这几个牌子在网上有这么多专卖店?

为什么从保暖内裤到按摩仪,他们什么都卖?

为什么他们永远都在打折促销低价甩卖?

为什么这些老品牌质量却如此差?

大家好,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露出各种乱七八糟真相的名侦探牛腩,今天,我们将一起掀开北极猴们的底裤,露出这些贴牌大厂的肮脏大屁股。

1

冬天悄咪咪的到了,男孩子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于是我准备买几条性感的内裤。

得益于我良好的美学教育,我用近乎苛刻的审美标准挑选了近千款,最终这一套北极猴水墨山水中国风内裤,凭借饱满的艺术感打动了我。

是的,只有这样有文化底蕴的内裤,才能配得上我诗人的气质。

看这屁股上的花色,非常优雅~

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收到货之后,穿起来却并不那么舒服,感觉有些挤。

众所周知,我作为山东大汉,拥有1米85的傲人身高,内裤我和阿半从来只穿XXXL的尺寸,但,毫不虚荣的讲,这次穿起来还是有些挤,不适感让我一度怀疑是这几年二次发育的问题。

后来我仔细检查之后发现,很遗憾,问题还是出在内裤上,它的剪裁相当的不立体,导致穿上去不那么贴合,有的地方松,有的地方紧,就是感觉别别扭扭的。

怎么说的呢,这种像极了爱情的感觉,是我又一次因为颜值而变得蒙昧。

2

记得我小时候,北极猴还是一个挺不错的品牌,很多明星都给它广告,那个时候我对这个品牌有一个最大的疑惑:

为什么他们穿的黄金甲,我买回来却是黑色的?

后来我才明白,他们拍广告的都是内衣反穿,走超人路线。

后来我慢慢发现,北极猴这家公司不一般,除了保暖产品,他们试图制造一切:

北极猴狼牙棒

北极猴土豪金狼牙棒

北极猴19元起的电动牙刷

北极猴保温杯

被80%选择的北极猴豪华绿帽款电饭煲

北极猴绵柔纸尿裤。。。。

还有更可怕的:北极猴军训专用卫生巾鞋垫???

一个内衣牌子做了这么多品类,也不是说不行,但就好像“立白矿泉水”、“蓝月亮口服液”一样,说不出的奇怪味道。

我甚至在北极猴的专利储备里发现了一款“飞机杯”:

这款在17年年初申请的男性按摩保健取精装置,入口的绞肉机涡轮扇叶造型非常新颖,这款飞机杯的工业设计有一种让人感到紧张的魔力。

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你在屋里穿着北极猴的黄金甲保暖内衣豪华套装,捧着北极猴牌保温杯,用着北极猴牌的按摩棒、电动牙刷、卫生巾鞋垫儿、电饭煲,这一定是幸福的感觉。

是的,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北极猴的品类扩张了。

如此疯狂的扩充品类到底是什么商业策略,产品的质量能保证吗?这些老品牌到底在玩什么新花样?

3

在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北侧大厦顶楼的总裁办公室,著名互联网大佬,霸道总裁Pony马总穿着北极猴牌保暖内衣,端着北极猴牌保温杯,静坐在大大的落地窗前。

突然董事长秘书慌慌张张的冲了进来,大喊:马总,大事不好了,Pony也成了北极猴专营的商标了。

连我的名字他们都抢到了?马总叹了一口气喃喃的问道:他们还注册了什么?

“奥特曼”,现在也是他们的了!秘书充满绝望地低声哀叹。

是的,北极猴就是这么一家神奇的公司,它早就不是那个专业生产保暖内衣的传统企业了,“北极猴”品牌的拥有者是上市公司北极电商,它旗下还有很多品牌:

其中就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国际大牌:卡帝乐饿鱼、精典泰迪、PONY,当然,也有奥特曼。

我看看pony,又看看泰迪,又看看饿鱼,你说北极猴为啥总跟动物过不去?

很多时候你也不得不佩服北极猴的商业嗅觉,16年北极猴买下卡帝乐饿鱼,品牌授权宇宙里,又多一员大将,而且还是国际大牌。

饿鱼绝对算得上国民级乡镇中老年潮牌,哪个城乡结合部还没有一个全年都在换季,每个月都在挥泪清仓甩卖,年年都要倒闭的饿鱼男装专卖店呢?

如果评选中国最受中老年妇女欢迎的十大品牌,如果线上是北极猴,线下绝对当属饿鱼。

给家里的老汉儿买一双饿鱼皮鞋,再来一套双层保暖黄金甲植绒加厚保暖内衣,是每一个有追求的中老年妇女的梦。

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十年之前,北极猴就陆续砍掉了自己的生产线,搞起了联合体模式,从此不再自己生产一件商品,只做品牌运营。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好生意。

看看这商标注册规模,绝对一等一的行业领先者。

查了一下2018的年报,总营业收入33.53亿了,同比增长240.12%。

虽然和阿里腾讯这种动辄万亿的头部互联网上市公司没法比,但是从赚钱能力这个维度来看,不夸张的讲,在座的都是弟弟。

从18年的年报看 147个研发人员,占比25.17%,也就是说不到600人做了这么多的收入,单人产值简直爆表。

我手贱又去翻了一下这家公司的工商信息

参保人数39。。。。

这家市值300亿的上市公司,固定资产仅仅有300多万:

就这点固定资产,还不如我们家小区物业公司多,堪称轻资产模式里的大哥大,又轻又赚钱,大哥究竟为啥骨骼如此清奇?

我决定调查一番。

4

为了搞清楚这里面神奇的操作,我假装开店的商家,去北极猴的官网,做了申请,非常认真的填写了资料:

很快就有业务员联系了我,除了他们内部的招商部门,我还联系了很多代理渠道,大致摸清楚了他们的套路。

基本上,我希望做一个北极猴专卖店,费用主要有两块:

一个是品牌授权费,按年付费,从一年几千块到几万块不等;

一个是吊牌的费用,厂家直发,按量收费,越多越便宜;

这家代理给的价格还算优惠,但是也不便宜,保暖内衣一套吊牌四块多,5K套起,也就说,至少一次2W块。

有趣的是,品类越偏越便宜,男装的吊牌只需要1.5。

也就是说,如果我的“奥特曼飞机杯”真的能够申请下来的话,在品牌成本这一块,我是有核心竞争力的。

整个服务流程更是贴心的不行,只要把资料凑齐邮寄过去即可,不需要审核资质,不需要质检,不需要样品,只要交钱就好了,三到五天授权书就能下来,从此成为这些老牌大牌的马仔不再是梦。

这基本上也是我们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看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北极猴,南极绒,羊羊羊,饿鱼之类的品牌授权过程。

大牌,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

5

其实,很多老品牌都走上了这条轻资产,搞品牌授权的路,上海滩四大保暖品牌北极猴、鱼照林、南极绒、羊羊羊,无一幸免。

北极猴只是其中一个稍微突出一点的杰出的代表而已。

在南通的叠石桥市场,经销商们从市场上挑好货源,然后花几块钱的成本挂上刚买来的吊牌,摇身一变,就成了老牌国货,开开心心加上几十块溢价,通过授权专卖店,销售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根据群里了解的信息,一件无标白牌货儿,贴上商标之后,多赚个几十块是没什么问题的。

心狠一点,店铺装修的豪华一点,加个一两百也不是大问题。

至于质量,售后,品质,这种模式我们就不要多想了,这是总局通报的违规公告,这四大家族是里面的常客:

这种模式就决定了产品不可能有质量保证,如果是你,花了一大笔钱买到了授权,你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怎么尽快把钱捞回来,怎么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怎么更快的赚更多的钱,而不是维护品牌形象,保证产品质量。

牌子反正是租来的,尽快透支,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至于品牌运营商,授权是个边际成本递减的事情,只有给出足够多的授权,才能保证足够厚的利润,管的那么多,那么细,还怎么大步快跑?怎么多快好省实现机械化收割作业?

目前,我查到的资料里,北极电商已经授权了3000多家授权经销商,4000多家授权店铺,这种授权规模,买到授权的商家,不过是花一大笔钱买了一张跳到竞争血海里的入场券罢了。

后面的路并不会好走多少。

我们都熟悉那个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的故事:

金矿的风口涌动,无数人怀揣着发财梦涌到加州,几十万人聚集在这里,他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劳作,最后,在财富28法则的清洗下,大部分人化作一地白骨,少之又少的人死里逃生,淘金而归者百无一二,凤毛麟角。

在冒险者的累累白骨之后,还站着另一群暴富者。

他们为几十万人组成寻梦大军提供基础服务,卖淘金工具,卖牛仔裤,卖水,和北极人们一样:

不赚有风险的铜板,是他们的生意经。

你把故事的风口从金矿换成电商,再回去看: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希望爬上风口的猪那么多,为什么不卖给他们梯子呢?

猪飞有风险,卖梯稳稳赚(双押X2),制造暴富的路径和幻觉,是收割韭菜的不二秘诀。

只不过,不管谁收割谁,用怎样妖娆的姿势,买单的都是普通消费者罢了。

看到这里,是时候检查一下你的购物车,把这些李鬼清理出来了,我是牛顿顿顿,扒下底裤是为了我们共同的伟大事业,不用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