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保健器械和医疗器械的区别同保健器械需要办哪些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保健器械和医疗器械的区别,以及保健器械需要办哪些证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展望下半年:关于“医疗器械”细分行业投资展望及深度解析

保本、守心、求突破,每天思考一点,且行且珍惜

近些年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新兴行业在A股的权重大幅增加,且单个新兴产业链可能横跨多个一级或二级行业,其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景气变动往往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在绝对景气度方面,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风电、军工、大数据、高端制造(机器人)、特高压、5G、消费升级、医疗保健等细分产业链细分行业整体较高,而景气度边际变化方面,象光伏、风电、军工、5G、医药医疗、元宇宙、智能驾驶、大数据与云计算、高端制造(机器人)、特高压产业链的细分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幅度相对较大,下半年相关行业值得深度研究!本期分享【第9篇】医疗器械核心细分行业投资机会。哪些上市公司可关注?内容防止丢失建议先【+收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知不觉,2022年已经进入“下半场”。在经过“黑天鹅”与“灰犀牛”的上半年后,疫情逐渐进入常态化下,市场情绪似乎正在回暖。那么在此时间点下,医疗器械板块是否蕴含投资机会?

背景

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一直在蓬勃发展。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2》显示,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约1043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比上一年增加1709亿元,同比增长19.59%。照此趋势,业内预计,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2529亿元,而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或将高达18414亿元。今年以来,创新医疗器械估值整体回撤严重,主要来自于政策集采担忧,外部市场环境等影响。

从估值角度来看,一方面,实际上在集采进入常态化后,国家医保谈判规则更加清晰,政策利空影响减弱;另一方面,药物评价中心政策上鼓励原研式创新,而非跟随式创新。综合来看,市场已经给了医疗器械企业估值定价,性价比极高,投资机会已显现。建议前瞻性发掘在技术和管理能力上突出的企业,提前布局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隐形冠军”。

为什么最近开始提这个投资机会,主要源于中秋节前9月8日消息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正式公布。《通知》明确,口腔种植体将进行集采,牙冠进行竞价挂网,种植牙医疗服务进行价格调控,例如,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为一颗牙4500元。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地区或医疗机构,价格放宽比例不超过20%。这次算是靴子落地,结果比预期要好一些!对已经腰斩再腰斩的“牙茅”通策医疗当天开盘一字板,算不算利空落地?还是利好就看机构的理解了,但反弹确实展开了。

伴随着中报业绩披露后,“年中”业绩修复行情有望开启,大消费中医疗类领域相对低估,正在受到市场追捧。其中,创新类医疗器械正在政策鼓励下蓬勃发展。要想在其中大浪淘金,可以观察那些国产替代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的赛道,或许将会带来惊喜。

投资逻辑

中国医疗器械目前处于黄金期,一方面,医疗器械板块整体估值处于低位,具有较好投资性价比;另一方面,中国药械比远低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医疗器械板块高成长性的本质。国内未来将坚定执行动态清零政策,新冠病毒将呈现散点分布、从发现到消灭周期较短的特征。长期来看,新冠疫情很难成为影响企业长期价值的因素。在疫情期间由于业务属性等原因受负面影响的公司,预计三季度业绩有望加速。疫情期间业绩受益的公司积累的资金和渠道也对未来公司发展有深远影响。

鉴于当前医药行业集采控费的政策决心十分明确,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与“出海”将是国产器械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与此同时,壁垒高、市场大的头部优质企业将受到更多青睐,“大鱼吃小鱼”的并购整合机会将继续增加,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

此外,受益于集采等政策性导向对创新器械投资的促进作用,该领域投资也将迎来黄金时代。据了解,在当前医疗健康产业众多赛道中,创新医疗器械尤其被业内高度看好,而这主要是国家对于创新医疗器械的支持力度越发明显所致。

早在2018年,国家药监局就修订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提出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在工信部发布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中,还提出,到2025年,将6家至8家国产器械企业推进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在近日主动公开了对于创新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收费绿色通道的建议的回复,明确表示“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采购”。国家医保局上述消息发布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对创新医疗器械板块的信心。

从整体来看,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其中尤其是渗透率低、临床价值高、国产替代空间大、高技术壁垒的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在创新医疗器械中,业内分析认为,如血管介入、骨科器械、手术机器人等细分赛道蕴藏着众多投资机会。

据了解,在2021年医疗器械一级市场融资数量高达475起,同比增长56%,其中心血管、机器人以及影像就连续三年稳居前三,并且融资数量较多;另外,眼科、口腔、医美、内窥镜等赛道后来居上,增速明显;早期项目比例也明显增多。

政策面上,多项利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发展顶层设计出台,引导医疗器械行业创新研发,供应链自主可控。例如,在工信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与应用。重点发展支架瓣膜、心室辅助装置、颅骨材料、神经刺激器、人工关节和脊柱、运动医学软组织固定系统、人工晶体等高端植入介入产品。发展若干新型医疗器械重磅产品,提高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

在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强调产业高端化升级、创新产品推广运用等内容,提出“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医疗装备亟需基础零部件以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基本补齐,初步建成创新力强、附加值高、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此外,还有一个重磅信息需要关注,那就是科创板调整上市条款,上市第五套标准由只适用于药品开发企业拓展至允许医疗器械企业上市。而这背后逻辑则是,国家政策正在拥抱具有“硬核科技”属性企业,鼓励与扶持包括植入介入等拥有核心技术产品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换言之,未盈利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无论是在政策指引上还是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上,都在受到鼓励与认可。创新,正在成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医疗器械投资方向将呈现百花齐放姿态。

1)医疗设备: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和国产替代大浪潮。

2)低值耗材:有望加速增长。

3)CGM:低渗透,大空间。

4)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受益微创手术渗透率提升,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5)平板探测器:应用领域拓展推动市场持续较快增长。

6)高值耗材:集采影响行业空间,低渗透率、产品组合丰富、国际化的玩家受益。

7)医美:产品组合和渠道构成核心竞争力。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大于预期;医疗器械行业增长不达预期;企业国产替代和国际化进度不达预期。

哪些上市公司值得研究?

重点公司有:心脉医疗、安图生物、惠泰医疗、微创医疗、新产业、欧普康视、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乐普医疗、福瑞股份、联影医疗、迪安诊断、昊海生科等等。

以下深度分析其中8家公司:

第1、心脉医疗:创新产品驱动业绩增长,海外渠道扩张彰显格局

事件:2022年8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8.8百万元,同比上升26.6%;归母净利润215.0百万元,同比上升16.4%;扣非净利润204.7百万元,同比上升13.9%;其中Q2单季度主营收入200.9百万元,同比上升21.9%;归母净利润91.6百万元,同比上升10.3%;扣非净利润87.0百万元,同比上升6.9%。

点评:新产品准入顺利,公司竞争力不断提升。疫情扰动下,公司上半年实现业绩增长主要原因系创新性产品销量持续获得快速增长,其中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架及输送系统上市后已累计植入超12000例,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83.0百万元,同比增长37.8%;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75.0百万元,同比增长78.9%;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在报告期内因疫情影响产能受限不利条件下仍实现销售收入31.0百万元,同比增长41.9%。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驱动业绩高质量发展。公司研发投入合计59.9百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3.1%,同比增长20.9%,主要因加大项目研发及各级研发人员的招聘力度。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提交专利申请99项,新增获批专利授权37项,已上市及在研产品中有6项进入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此外,公司入选首批上海科创办“张江之星”企业;荣获“2021第某机构经年度创新影响力企业”;两个项目入选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项目。

国内产能持续扩张,国际业务加速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叠桥路生产基地启动运营,全部投入使用后,预期可保障未来两到三年内的产能需求。同时,公司成功竞买上海国际医学园区34B-01地块,后续将建立集生产、研发、办公于一体的全球总部及创新与产业化基地,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生产能力、改善工艺、升级设备,扩大经营规模。国际业务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Hyperflex?球囊扩张导管获得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PMDA)的注册批准,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获得巴西健康管理局(ANVISA)的注册批准。公司产品已覆盖欧洲、拉美、东南亚等地的21个国家和地区。

投资建议:心脉医疗作为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产品自主创新,多举措拓宽产品销售市场和生产规模,加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持续释放利润,建议持续关注跟踪公司业绩变化。

风险因素:技术更新迭代风险、市场竞争风险、重要原材料采购风险、行业政策或标准变动风险、产品质量及医疗纠纷责任风险。

第2、安图生物: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略超预期,集采或将加速进口替代”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70亿元(23.41%),实现归母净利润5.34亿元(9.28%),扣非归母净利润5.05亿元(25.4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70亿元(9.04%)。其中单Q2实现营业收入10.39亿元(20.74%),实现归母净利润2.93亿元(+21.61%),扣非归母净利润2.73亿元(+16.76%)。业绩略超预期。

点评:、营收实现23%稳健增长,仪器装机量同比增长61%,带动试剂上量可期

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70亿元(23.41%),其中Q1实现营收10.31亿元(26.21%),Q2实现营收10.39亿元(20.74%),收入端保持稳步增长,Q2增速略有放缓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冲击,上海等地医院的常规诊疗活动停滞,医院的设备采购招标进程有所滞缓。

分业务来看:①试剂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上半年试剂实现营收16.12亿元(17.07%),占营收比重为77.89%(-4.22pp);②仪器实现营收3.47亿元(60.52%),主要是因为公司核酸提取仪等新冠检测相关仪器销售增长,同时,公司推出高速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utoLumoA6000,进一步丰富化学发光产品线,装机量稳步提升,带动未来试剂上量可期。

投资建议:疫情扰动下公司各业务线稳步推进,打造IVD整体解决方案。分板块看,推测磁微粒化学发光22H1收入同比增长近14%,新增装机超500台,累计装机量约7100台,单机产出进一步提升;推测生化检测试剂22H1收入同比增长近8%,与代理佳能生化分析仪合计贡献收入约2亿元;推测微生物试剂22H1收入同比增长约8%,实现收入约1.3亿元,新装机约40台质谱仪;新增核酸检测试剂22H1推测收入近4500万元,新装机约170台核酸检测设备;质控品、服务等其他自产业务22H1推测收入约1.7亿元,同比增长超70%。

研发维持高投入,化学发光、流水线等新产品相继推出,测序关键技术平台完成初步建设。22H1公司研发费用2.53亿元,同比增长11.94%,维持高投入。公司新一代高通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utoLumoA6000系列于2022年4月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将进一步丰富化学发光产品线。公司自主研发的流水线智能标本管理系统AutolasX-1Series率先引入AI智能识别判断系统,打通自动化流水线“最后一公里”,22H1期间与现有A-1及B-1系列合计装机量预计超20条。公司在测序试剂、测序仪器和系统测试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初步完成测序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将有望实现测序全流程分析。

集采或将成为机遇,公司有望引领化学发光新一轮景气周期。2021年之前,国产化学发光产品在二级医院完成普及,但在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三级医院进口替代速度较为缓慢。2021年,安徽地区开启化学发光集采,罗氏、贝克曼等垄断外资企业放弃谈判,全国其他地区IVD集采预期受到带动,导致各地经销商积极转向与国产龙头合作,加速三级医院进口替代。虽然其他省份尚未跟进集采,公司作为国产头部IVD企业已经开始受益,未来有望引领化学发光新一轮景气周期。

风险因素:研发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控费政策超预期,疫情反复。

第3、大博医疗:集采导致短期承压,长期国产替代趋势不变

事件:2022年8月23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28.0百万元,同比下降2.2%;归母净利润179.9百万元,同比下降43.3%;扣非净利润144.0百万元,同比下降49.2%。其中Q2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96.9百万元,同比下降15.8%;归母净利润68.4百万元,同比下降63.4%;扣非净利润47.4百万元,同比下降70.2%。点评:

立足骨科,推进创新耗材多产线发展。上半年,公司创伤类产品收入405.0百万元,业务收入占比48.9%,毛利率84.5%;脊柱类产品收入226.7百万元,占比27.4%,毛利率85.6%;微创外科类产品:收入95.3百万元,占比11.5%,毛利率76.1%;关节类产品收入28.5百万元,占比3.4%,毛利率41.6%;神经外科类产品收入19.5百万元,占比2.4%,毛利率85.9%;手术器械产品收入9.8百万元,占比1.2%,毛利率43.3%;其他收入43.3百万元,占比5.2%,毛利率66.6%。2022年上半年,脊柱类产品、关节类产品、微创外科产品仍保持较好增长势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3.8%、216.3%、56.8%。

集采短期承压,期待后续发力。公司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28.0百万元,同比下降2.2%;归母净利润179.9百万元,同比下降43.3%;扣非净利润144.0百万元,同比下降49.2%。营业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疫情和集采政策导致。同时,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管理及营销方面的投入,期间费用增加,短期利润承压。在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公司有望进一步提高生产及运营效率,降本增效,为积极应对带量采购提供充足准备,期待其后期发力。

研发投入持续,成果不断丰富。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02.3百万元,同比增加53.5%,持续加大创新产品研发投入,培育新的产品线,新的利润增长点。研发成本增加主要系研发人员数量和人均薪酬增加,以及研发直接投入增加所致。公司已取得专利证书的专利494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359项,外观设计专利82项,持有国内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08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8个,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534个。部分产品也通过了美国FDA、欧盟CE认证许可。

投资建议:大博医疗作为骨科领域的国产龙头企业,由于疫情和集采政策导致上半年内业绩下降,但长期看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挑战与机遇并存,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因素:集采带来产品降价风险;新冠疫情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境外业务和汇率变动风险;产品研发风险;知识产权风险。

第4、威高骨科:Q2业绩略超预期,静待集采靴子落地

事件内容:公司发布2021上半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31.6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69亿,较同期增长37.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45.74%。

Q2销售毛利率虽有所下滑,但受益于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两费控制,净利率提升明显:2021Q2毛利率80.71%,比较2021Q1毛利率84.47%和2020Q2毛利率83%,公司销售毛利率呈现小幅下滑迹象;但与此同时,公司净利率却并未同步下滑,2021Q2净利率38.36%、反而较2021Q1净利润率26.47%出现明显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单季度销售费用增长放缓及非经常性支出变化导致的管理费用增速同比暂时下滑。

集采风险成为市场重要关切,中标状况及集采降幅都将显著影响行业及公司未来发展预期;但公司作为国内骨科器械龙头企业,在海外大厂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竞争格局之下,借道集采,实现以价换量并加速进口替代是可期的。

1)骨科耗材集采继续推进,短期静待全国关节集采靴子落地;2021年7以河南省牵头的十二省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采购中标价格整体降幅较大,极大地冲击了行业预期;9月14日,人工关节国家集采即将开标,不确定性风险依旧存在。

2)但我们再次强调,集采并不仅只是带来风险,机遇同样并存;公司作为国内骨科器械龙头企业,具备技术、成本及服务优势,通过集采实现以价换量可期。仅以十二省创伤类集采来看,公司锁定板产品、旗下品牌邦德创伤产品的髓内钉、威高海星锁定板中标价格均相对较高;公司有望依托公司产品技术优势,及全面的物流配送、仓储运输提供的有利条件,通过加强招投标管理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招投标项目相互合作,提前规划应对方案制定应对措施,提供有竞争力的报价,进而通过中标带量采购保持乃至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5、联影医疗:大国重器,影像龙头乘风破浪

核心观点:1.公司是国内医疗影像设备龙头,2020年多产品线新增装机量国内排行第一;2.目前我国医疗影像设备高端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公司多年来保持高研发投入,已覆盖高端影像全线设备,有望在高端影像设备领域加快进口替代;3.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均为跨国大企GE、飞利浦、西门子,“GPS”非本土地区收入占比超过50%,公司目前境外收入占比不到10%,未来随着渠道的铺设以及产品影响力的逐渐提升,海外市场有望保持翻倍增长。

公司成立于2011年,经过8年发展,其产品范围已涵盖医学影像的所有主流品类。国内医学影像行业市场空间较大,公司龙头气质彰显,在MR、MI以及CT领域已经实现占据超过20%的市场份额,产品机型上实现相对GPS的超越,高端产品及相对专科领域上已有突破,成功推出了诸如世界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等业内领先产品。

公司攻克产业链中关键零件制造技术,目前小有成效,部分关键材料已经实现自产,达到了业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其中MR几乎所有核心部件自产包括磁体、射频模块以及梯度模块;CT中CT探测器、MI中核心的PET晶体均已实现自产,100KV的球管以及高压发生器等在持续攻坚中。
  全球化蓄势待发。近年来,公司在全球各地广泛铺设,因地制宜。全球疫情暴发带动了CT、XR等产品的销售及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形象树立。公司借机加速海外市场的布局,目前美洲、欧洲等全球各地建立10家以上分支机构,海外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广发证券给的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11、23.33和29.08亿元,同比增长27.8%、28.8%、24.7%。预计22-24年业绩分别为2.20、2.83和3.53元/股。综合考虑公司行业优势和盈利能力等因素给予公司23年50-60xPE,对应合理价值141.5-169.8元/股。

风险提示:核心零部件断供,产品研发进展与海外市场推广不及预期。

第6、欧普康视: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疫情缓解驱动OK镜强劲复苏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公司实现营收6.84亿元,同比增长20.05%,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0.9%,扣非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13.1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66亿元,同比增长-3.55%。

点评:
2022年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疫情影响Q2业绩增速。2022Q2公司实现营收3.13亿元,同比增长10.63%,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6.5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增长-2.8%。2022Q2业绩增速放缓,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导致,发生疫情的区域普遍采取限制甚至停止眼科和视光服务机构正常营业的防控措施,直接影响视光服务和产品的收入。2022年3、4月份,公司镜片订单出现负增长,5月份部分区域管控放松后订单同比基本持平,6月份基本恢复正常增长。

Q2护理产品和医疗服务收入高速增长,疫情缓解驱动OK镜强劲复苏。2022年上半年,梦戴维、DV等硬性角膜接触镜实现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3.82%,护理产品实现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44.61%,医疗服务实现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72.59%,普通框架镜等实现收入0.93亿元,同比增长17.82%。2022Q2公司硬性角膜接触镜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疫情期间医院门诊量减少,随着疫情管控趋缓,公司6月恢复正常增长,7月份实现较好增长。2022Q2公司护理产品实现较好增长,护理产品主要是线上销售,疫情影响较小。2022Q2医疗服务收入增速较快,主要是公司视光终端数量增加导致。

盈利能力强劲,视光终端拓展顺利。2022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76.31%,同比基本持平,硬性角膜接触镜毛利率为89.3%,同比变动0.4pct,主要是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护理产品毛利率为52.86%,同比变动1.28pct,医疗服务毛利率72.71%,同比变动10.31pct,主要是公司的视光终端聚焦视光业务,部分视光终端逐步扭亏。

经过十六年的布局,公司已形成完整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遍及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的合作终端150余家,其中新增28家控股视光终端,目前已建立合作关系的终端总数超过1500家。
信达证券给的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规模分别为17.46/23.21/29.99亿元,同比增长34.9%/32.9%/29.2%,归母净利润为7.36/9.67/12.13亿元,同比增长32.7%/31.3%/25.5%,对应PE为60.89、46.37、36.96倍,考虑角膜塑形镜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护理液和医疗服务快速增长,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家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供应集中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

第7、昊海生科:生物医用材料龙头,“眼科+医美”双引擎

核心观点:

是知名生物医用材料企业,业绩实现恢复性增长,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板块营业收入占比提升。公司主营眼科、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防粘连及止血四大业务,深入布局“眼科+医美”赛道眼科(38.3%)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26.3%)于2021年升至第二,骨科(22.9%)、防粘连及止血(11.0%)紧随其后。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7.67亿元,同比+32.6%;归属净利润3.52亿元,同比+53.1%。公司超2/3的高管成员拥有深厚医学背景,核心成员“正规军”奠立健康发展根基。  持续加码“眼科+医美”双赛道,构建新增长点。

眼科:1)带量采购“以价换量”,产品毛利率下滑,短期业绩承压,长远发展可期。2)角膜塑形镜处蓝海市场,供需双向驱动,且国产替代趋势确定性高。疫情致青少年近视人数扩容;据财联社报道,国家卫健委起草了《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或将放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验配资质要求。公司依靠收购亨泰视觉、南鹏光学实现赛道快速切入,独家代理两款产品,迈儿康myOK”透氧系数达141,全市场最佳,直击消费痛点,有望快速放量;“亨泰Hiline”于中国市场销售超十年;自研超高透氧系数(180)角膜塑形镜,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3)布局新领域。公司于依镜PRL(国内市场仅有的两款获批产品之一)、软性接触镜等新兴蓝海领域均作有力布局。

医美:1)第三代透明质酸填充剂“海魅”定位高端,与“海薇”“姣兰”发挥协同效应,打开增长空间;2)第四代有机交联HA填充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产品迭代储备充裕;3)投资并购欧华美科、Eirion,打出“HA填充剂+肉毒素+光电设备”组合拳,保障医美业务持续增长。
  自主研发和投资收购并重,渠道营销齐发力。自主研发:截至2021年末,公司在研项目22项(5项处于临床试验),研发团队31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1.8%),2021年研发费用1.26亿元,占比9.5%,同比+32.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行业领先。

投资收购:自2016年起,收购7家相关企业,完成人工晶状体全产业链覆盖;2020-2021年,投资收购爱晶伦、欧华美科、Eirion、亨泰视觉及鑫视康,布局依镜PRL、光电设备、肉毒素、角膜塑形镜及软性接触镜领域,扩充产品业务线,提高品类覆盖率。

风险因素:疫情影响生产与需求;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代理及自研新品、次新品及传统业务销售或不达预期;产品研发上市进度不及预期;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第8、新产业:装机持续高增,长期前景良好

事件:
新产业2022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4.17亿,同比增长15.60%,归母净利润5.7亿,同比增长32.89%,扣非净利润5.23亿,同比增长36.59%,经营性现金流4.38亿,同比增长56.27%。
  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6.74亿,同比下降2.78%,归母净利润2.61亿,同比增长0.24%,扣非净利润2.37亿,同比下降0.69%。

业绩符合预期,疫情影响试剂销售

公司上半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二季度增长较弱主要是疫情影响终端试剂销量,同时3月深圳疫情使得一季度经销商备货增加。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主要是今年激励费用同比大幅减少,同时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贬值带来约4523万元汇兑收益。

新产业在国产品牌中仪器装机量一直遥遥领先,已经建立起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2022年上半年公司国内外装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内装机739台、累计达到10500台;海外仪器销售2604台、累计超过13400台,海外装机量超出市场预期。新增装机中高速机X8、4000P占比大幅提升,高端机型有望拉动整体试剂单季产出提升。上半年公司国内业务销售同比增长15.29%,海外销售同比增长16.41%,海外试剂销售同比增长扣除新冠发光同比增长27.41%,2022年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及海外试剂注册批文增加,试剂销售有望提速。

新产业是国内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领域龙头企业之一,立足国内市场同时,加速推进海外市场,丰富的仪器型号及齐全的试剂菜单将有效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长期增长前景良好。

高端机型推动装机量持续增长,后续试剂销售可期

新产业是国内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龙头企业之一,仪器成系列化发展,目前提供9个型号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涵盖低、中、高速的不同机型,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产品需求;其中MAGLUMIX8机型速度高达600测试/小时。2022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完成了化学发光装机739台,大型机装机占比达61.84%,国内累计实现化学发光装机超10,500台;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2,604台,同比增长59.36%,累计实现化学发光仪器销售超13,400台。试剂方面,国内已获注册的化学发光试剂共153项(共197个注册证),已取得欧盟准入的化学发光试剂184项。化学发光仪器的高增长带动试剂快速增长,国内海外市场齐头并进,长期增长持续性强。

中信建投给的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新产业是国产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龙头企业,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盈利分别为12.62、16.03和20.2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6%、27.0%和26.6%,2022-2024年每股EPS为1.60、2.04和2.58元。

注意:以上所涉及的一些公司主要目的是帮大家科普提升认知,方便深入研究,先关注今年以上公司的中报业绩相关数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注意再好的一家企业,也需要有一个好的买.入价格;部分公司股价已有较大涨幅,切勿追.高,切勿追.高,切勿追.高!!!

【展望下半年投资机会其他文章】

第1篇:分享关于“机器人”行业投资展望及深度解析(附龙头公司),同时解密了这几年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002747埃斯顿”被外资买到被要求”暂时买入“限制的信息,还没来得急看这文章的可点击后面文字跳转观看☞☞☞☞☞

第2篇:分享关于““5G产业链”投资展望及深度解析(附龙头公司)还没来得急看这文章的可点击后面文字跳转观看☞☞☞☞☞

第3篇:分享关于“消费电子苹果产业链”投资机会及深度解析(附龙头公司)还没看过这文章的可点击后面文字跳转观看☞☞☞☞☞

第4篇:分享关于“电子元器件行业”投资机会及深度解析(附龙头公司)还没看过这文章的可点击后面文字跳转观看☞☞☞☞☞

第5篇:分享关于“元宇宙产业链”投资机会及深度解析(附龙头公司)还没看过这文章的可点击后面文字跳转观看☞☞☞☞☞

第6篇:分享关于“新能源汽车之充电桩”投资展望及深度解析(附龙头公司)还没看过这文章的可点击后面文字跳转观看☞☞☞☞☞

第7篇:分享关于”国内靶材龙头公司”投资机会及深度解析(附龙头公司)还没看过这文章的可点击后面文字跳转观看☞☞☞☞☞

第8篇:分享关于”国内靶材龙头公司”投资机会及深度解析(附龙头公司)还没看过这文章的可点击后面文字跳转观看☞☞☞☞☞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大盘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切勿盲目追涨,结合自己的交易体系冷静交易。以上内容仅基于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选股方法,都要重视最新的k线走势,不当接盘侠,如果当天已经上涨切勿追高,宁可当天错过不做错,保住本金最重要;股票持续走强要看以下几点:
一是看【趋势】
K线形态要明显转势,均线多头排列(突破关键均线,如站稳20均线或突破布林中轨,突破BBI线等或者5、10、20日均线多头排列);

二是看【量能】
放大过“龙脉线”(成交量120均线);

三是看【资金】
筹码是否集中,有主流资金参与,筹码锁定度高;资金决定股票的趋势和空间,有大资金介入,更容易起爆;

四是看【质地】
公司的质地基本面良好,盈利能力强,行业内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为佳。

#A股##股票财经##股票##板块##百粉升千粉丝#

码字不易,路过的朋友随手点赞支持一下,您的支持捧场是我的动力源,重要内容防止丢失建议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