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方豆包,以及豆包布哪里买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东北人到底有多“甜”?
来源:中国新闻社
啥?说东北人爱吃甜?
你可别在那瞎掰了,爱吃咸我信,你哪只眼睛看到俺们爱吃甜了?
一提东北人,那绝对是汉子、仗义的人设,但与之形成颠覆性反差的竟是,东北人爱吃甜。
虽然东北人不太爱承认,但这确实实在是事实,从东北热评的菜单上就能看出。
1
锅包肉、拔丝地瓜、松仁玉米、柿子拌白糖、甜粽子,甜汤圆……这些东北普通人家的日常菜,你就说,甜不甜?
甜!
锅包肉,酸甜口。锅里扔上一把糖,挂浆油炸完的里脊肉在里面翻个个,装盘,开吃。
一盘锅包肉曾是多少背井离乡青年们魂牵梦绕的味道,对外号称爱吃咸的东北人,单单独恋这一口“甜”。
拔丝也是东北菜独有的绝活,但俺们那叫“挂浆”。
一道拔丝地瓜,曾是小时候,欢天喜地去参加婚宴的最大理由。婚宴上,吃完大肘子,独独望眼欲穿就等着这道拔丝菜——金黄的地瓜被焦糖包裹,咬下去,酥脆香甜,撑起了一整个童年记忆中的味道。
除了拔丝地瓜,东北人下馆子,买单的大哥必要问:“你家有什么‘女士菜’?来两道。
似乎带甜的都被划入了“女士菜”的大范畴,脆皮香蕉、拔丝芋头、蓝莓山药、松仁玉米、蛋黄焗南瓜、蚂蚁上树、糖衣花生……东北人吃饭聚餐,每桌必有甜口的女士菜,如果没有,就像吃着烧烤没来点小啤酒,总是缺点啥,聚餐会显得不完整。
说到烧烤,那点完串后,即使是五大三粗的汉子,也会对着烤串师傅方向喊上一嗓子:“加糖。”羊肉串、牛肉串烤完后,最后撒把糖,这样的烤肉透着一股甜丝丝,才让“大哥大”们觉得,“味正”。
在东北点菜有讲究,讲究就是“有肉有素有家凉”。东北大凉菜也是必点菜。东北大家凉里必须得(děi)“撒把糖”。
饭店后厨,拌菜师傅用手到糖罐子里一抓,手腕一翻,糖已撒到凉菜盆里,动作快而准,动作之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尽显东北厨子的豪放气概,似乎在说:
别看做得是家常凉菜,但也不能输了咱做东北菜的豪迈气概。
2
在东北,“蘸糖吃”也是寻常百姓家的一种日常吃法。酸菜心蘸白糖、西红柿蘸白糖、粘豆包蘸白糖,就连端午节时,已经包了两三个红枣、蜜枣的粽子,本身已经够甜了,那也得蘸着半碗白糖吃。
说到这儿,东北人好好想想,是不是东北人爱吃甜?如果你还觉得还不是,那么,哥们,你再好好想想,你到底是不是东北银?
在一期电视节目中,撒贝宁说:南方人爱吃甜,是由北方传过去的。
他解释说,糖自古以来就是奢侈品,比盐要奢侈,制糖的成本和技术比盐要高级多了。制糖的技术是北方人先掌握的,因为北方连年战乱,中国的权利政治中心往南移,制糖技术也转移到南方,南方这才慢慢开始习惯甜食。
你想,如果北方人不爱吃甜,谁会费劲吧啦地发明制糖技术呢?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3
无辣不欢四川娘,无甜不爽东北仁(yin)。
那四川人吃辣,是为了对抗盆地潮湿的天气。那东北人喜甜,又是为啥呢?
在我国,生产糖的主要作物是甘蔗和甜菜,甘蔗主要生长在南方,而甜菜那曾是东北大地里一片片的存在啊!
截图来自 农村小飞阳
在网络视频“农村小飞阳”的视频中,他说到,“东北三宝”全国都知道,但东北“三个疙(ga)瘩(da)”只有东北人知道——芥菜疙瘩、甜菜疙瘩和教训孩子的笤(tiao)帚(zou)疙瘩。
截图来自 农村小飞阳
那“甜菜疙瘩”就是做糖的。
80后的东北农村娃应该都吃过“甜菜疙瘩”吧?在地里薅个大甜菜,切成片,在大铁锅里蒸熟,一口咬下去,那是老甜了。要是火候到了,锅里还能烀出糖稀,用筷子一口一口挑着吃,那就是东北娃的“糖果”。
中国讲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俺大东北,漫山遍地的“甜菜疙瘩”,薅一个就吃,方便便宜,可能就为东北人爱吃甜营造了客观环境。
4
东北人吃甜那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不是单吃甜,那有啥吃头儿?
那必须得加点咸或酸调和一下“齁甜”的赶脚,不是纯甜,而是“甜咸”和“酸甜”。
知乎网友“荣醉石”说:东北人是默认甜咸=咸的,所以你说东北人爱吃甜的,才会不承认。除非什么时候到外地,吃到不加糖,只有真·咸的口味,才能明白自己平时吃的是甜咸。
咸和酸,加上糖的甜后,这样菜的味道才有了更为丰富的层次,鲜香下饭。
知乎上的网友Shout说,东北多数吃绵白糖,细碎黏连,味道像蜜甜。和南方吃的白砂糖不同,绵白糖味道浓厚,会配合汤汁菜品包裹在舌头上,咽下去挂在喉咙上,会有回味。让菜的味道变得有厚度就只有糖了。
多数时候放糖未必是为了要甜味。炒菜时,酱油+糖=鲜而不咸,冷面、泡菜里白醋+糖=清爽而不刺喉。
糖醋的菜、烧烤里米醋+糖=甜,双倍的香浓,而且糖能盖住米醋里浓重的发酵味道,米醋可以解糖的腻,东北的糖醋是吃不出来酸味的。
说到这儿,谁再说东北人不爱吃甜,我一百个不乐意。
东北人热情好客,来都来了,最后给你来盘锅包肉,来个大凉菜,配上一碗肉头儿的东北白米饭,看你是不是两碗打底,吃到肚皮滴流圆?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糖卷果:焦绵相间,待客上品
过去,“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的糖卷果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虽是小吃,但糖卷果一直被看作药膳,这主要与其取材有关。糖卷果通常以山药、大枣为主料,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
在北京,最出名的糖卷果出自南来顺饭庄。焦黄的卷果裹上糖稀,撒上芝麻、白糖,咬一口可感受到焦绵相间,酸甜可口,唇齿留香。据传,因糖卷果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的食客每每点要此小吃。
糖卷果 。 糖小院供图
资料记载,糖卷果的做法是取山药1500克去皮剁碎,大枣500克去核切碎,两料拌匀后稍加水和面粉,搅拌均匀,用油皮将拌匀的料裹包好,上笼蒸5分钟。准备消毒过的干净豆包布一块,将蒸好的原料趁热置于布上,捏成三角状长条,凉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块,入七成热的油锅,炸成焦黄色时捞出。另用锅加油、水、桂花、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倒入炸得的卷果,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即可。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糖卷果:焦绵相间,待客上品
过去,“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的糖卷果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上等食品。虽是小吃,但糖卷果一直被看作药膳,这主要与其取材有关。糖卷果通常以山药、大枣为主料,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
在北京,最出名的糖卷果出自南来顺饭庄。焦黄的卷果裹上糖稀,撒上芝麻、白糖,咬一口可感受到焦绵相间,酸甜可口,唇齿留香。据传,因糖卷果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的食客每每点要此小吃。
糖卷果 。 糖小院供图
资料记载,糖卷果的做法是取山药1500克去皮剁碎,大枣500克去核切碎,两料拌匀后稍加水和面粉,搅拌均匀,用油皮将拌匀的料裹包好,上笼蒸5分钟。准备消毒过的干净豆包布一块,将蒸好的原料趁热置于布上,捏成三角状长条,凉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块,入七成热的油锅,炸成焦黄色时捞出。另用锅加油、水、桂花、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倒入炸得的卷果,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即可。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回忆牌儿「豆沙包」还是小时候的老味道!
北方喜食面,所以关于面食的花样有很多。馒头、花卷、豆沙包、馅饼等等,都是与米饭轮番上阵的。
说起回忆牌美食,在脑中闪现的,一定是冬日里的温暖豆沙包!
豆沙包,也叫豆蓉包,是用红豆沙做馅的面点,起源于京津的汉族小吃。
软软甜甜豆沙包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难抗拒的。总是在还没开始吃饭就偷偷到厨房拿一个蒸好的豆沙包,仿佛有了豆沙包就已经满足到不需要吃菜了。
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豆沙包乖乖躺在蒸笼上,香味伴随着蒸气不停地钻到鼻子里,光是闻一闻,口水就忍不住了。好不容易盼到出锅,掰开一看,外皮松松软软,豆沙香甜细腻,咬一口,甜甜的豆沙馅在口中化开,浓浓的豆香和面香充斥在唇齿间,胃里也热乎乎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香甜的豆沙包做法啦,动起手来吧~
豆沙包
食材清单
泡打粉 5克 (夏天3克)
酵母 5克 (夏天3克)
绵白糖 20克
30℃ 温水 110克
富强粉 200克
红豆 500克
烹饪步骤
步骤 1/10
将500g红小豆清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倒入清水,水要稍微多一些。
步骤 2/10
取一个蒸锅,冷水入锅,之后在豆子中放入一点碱面,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直至豆子软烂,用手可以轻易碾碎为止。
步骤 3/10
之后过萝,去掉多余的豆皮,过萝后的水和豆子,要再次倒入豆包布中过一遍,滗去多余的水分。
步骤 4/10
锅中放入15ml花生油,小火放入250g红糖,小火慢炒炒到冒沫。
步骤 5/10
将豆沙倒入其中,一定要小火铲,反复铲,不能停。铲的时候要每次都铲到锅底,快速地滑动。
步骤 6/10
最终炒到豆沙可以挂住铲子,倾斜之后不轻易地落下,大约半小时以上,之后可以放入冰箱,随用随取。
步骤 7/10
将5g酵母放入20g绵白糖中,之后用温水化开。将5g泡打粉放入面粉中,之后搅拌均匀,之后将酵母水倒入200g面粉中,和成面团。
步骤 8/10
面团可以反复揉,揉面要揉白揉透,面团要感觉发亮变白。面团切成剂子,一个剂子大约是25g,馅15g左右。
步骤 9/10
包好之后撮成长圆形,盖上潮布醒发大约20分钟。翻过来之后看不到底下的面油蜂窝感,手掂一下整体变轻即可。蒸锅上汽之后,放入,大火蒸20分钟,蒸好后不要着急开盖,静置2分钟再打开锅盖。
步骤 10/10
面团切成剂子,一个剂子大约是25克,馅15克左右。
小提示
豆沙包的面要反复的揉才会有弹牙的口感哦~
本图文授权转自@贝太美食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 吃喝玩乐大搜索 –
ID:chwl876
每天17:00-19:00 北京文艺广播FM87.6
商务合作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