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四大行薪酬已是地板价 再降就要哭着走

  除了公务员群体,银行、券商、信托这些金融业员工,都称得上是金饭碗行业,这些行业的薪酬变动,往往能足够吸引行业内外的目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中信银行总行今年以来也在实施降薪,部分岗位的薪酬已降至和四大行水平相当。

  有一种薪酬叫别人的薪酬,眼下能靠薪酬拉的,都有谁呢?

  除了公务员群体,银行、券商、信托这些金融业员工,都称得上是金饭碗行业,这些行业的薪酬变动,往往能足够吸引行业内外的目光。

  其实降薪之风不仅只在国有大行,今年以来股份行的降薪也不鲜见。而伴随“降薪潮”的,则是“跳槽风”,今年以来,传统银行人员流失加快,不少从业人员跳到资产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也有不少人跳至城商行。

  降薪之风下工行火速回应

  前几天的一条《“降薪潮”袭击四大行,工行员工业绩接近腰斩》的新闻一经报道,便引来无数围观。

  无论涨薪与降薪,对当事公司而言,兹事体大,尤其是消息若是降薪,当事公司就要变成一场危机公关。

  工行方面迅速于当天下午作出回应!让我们看看工行怎么说?

  “上半年工行整体工资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今年以来工行根据中央有关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的相关政策,对总行党委薪酬实现了调减。但这种调减仅限于总行高管人员,并不涉及其他员工,更没有所谓层层降薪”。

  四大行员工薪酬已是“地板价”?

  工行普通员工到底有没有降薪,这事很难一概而论。

  不过,一位工行总行资管部人士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尚未受影响,即使工行新试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深化项目会对业绩考核产生影响,但也会有滞后效应,因为工行的绩效工资是按上一年业绩考核结果发。

  但这里有不容忽视的、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上述工行总行资管部人士向记者如此这般明确表示,工行不可能再降薪了!因为国有大行的工资已经是“地板价”,再降都要哭着走了。

  根据16家上市银行公布的2014年年报显示,若按平均员工费用(总员工成本/总员工数)计算,平均收入最少的是农行,该行去年人均收入22.5万元(PS:很多员工可能哭了,“我又被平均了”)。

  国有大行高管也哭穷

  不仅平均收入少,国有大行高管的年薪和股份行的也是相差甚远。国有大行高管没被限薪前,以去年薪酬为例,董事长、行长税前薪酬都为100万左右。而同样身为行长,交通银行行长彭纯去年年薪100.76万,与去年高管年薪最高的平安银行邵平相差7倍,后者为835.27万元。至于限薪后的薪酬,就更没法跟股份行高管相比。

  “地板价”道出了不少国有大行从业人员的。金融行业里,银行从业人员的待遇本不算最高的,国有大行的薪资水平也比不上股份制银行。所以,大行降薪空间有限也是常理。

  部分股份行已开始降薪

  除了高管之外,目前大行员工的薪资变动不大,但说起银行业刮起的“降薪潮”,股份制银行感受或许最为强烈。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中信银行总行今年以来也在实施降薪,部分岗位的薪酬已降至和四大行水平相当。其中,中信银行一中后台岗位人士透露,其薪资水平目前已不如四大行中相同岗位最高薪酬水平高。

  根据中信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该行去年员工成本211.56亿元,以该行50735名总员工数计算,该行员工去年平均收入41.6万元,位例16家上市银行之首。

  除了中信外,浦发银行也加入降薪之列。实际上,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消息传出浦发银行全员降薪超20%,虽然该消息随后被浦发否认,但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该行部分岗位员工的薪酬确实有所下降,且降幅不小。

  由于银行业不良资产持续攀升,这也大大影响了从业人员的业绩收入。此前有报道称,一些股份制银行对审批贷款的业务员以及分行领导都执行了延迟薪酬,从去年开始业务提成分三年领取,如果有项目出现不良,提成就会受到影响。据了解,2014年,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5家银行开始执行延期付薪方案。

  “加人不加薪”的变相降薪

  总体来说,银行业整体薪酬待遇今年并不乐观,不少从业人员预计,后续业内降薪的队伍或会不断扩大。伴随“降薪潮”的,则是“跳槽风”,今年以来,传统银行人员流失加快,不少从业人员跳到资产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也有不少人调到城商行。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银行降薪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当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不良资产不断攀升等多因素叠加,导致银行业绩增速下滑,不少分析师认为,今年个别银行的利润甚至会出现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降薪在所难免。

  第二个原因则是银行人员扩张力度大,但总的员工成本并未成比例上涨,导致人均薪资水平拉低。证券时报记者就了解到,交行总行一些部门就实施“加人不加薪”政策。

  银行业曾是令人艳羡的金饭碗,但现在也面临着转型的阵痛。这行业就像座围城,有的人盼着进,有的人却急着出。对于多数“跳出围城”的人而言,吸引他们离开的原因,多是因为薪酬和职务级别。

  (券商中国 孙璐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