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工具介绍(烙画工具厂家)

葫芦烙画艺术本身是一门民间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所以葫芦烙画本身既受到平民的认知,又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

从葫芦烙画起 源的传说得知,它曾是宫廷御用品。时至今日,葫芦烙画已成为一种风格高雅的艺 术欣赏品和国际友人的馈赠礼品,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葫芦制作工艺品从明朝起即有文字记载。

烙画笔筒

烙画,也叫烫画,还有个特好听的名字,叫“火针刺绣”。它是我国古代一个特别稀有的画种。远在汉朝年间,就已经十分盛行。当时的人大多用火针在木板、书皮、葫芦等材料上作画,高温会在材料上呈现出不同的深浅色彩,从而形成有趣的图案。在一些古代的折扇、筷子、尺子上会有此类画作。其中、南阳烙画和邱县烙画最为有名。

(杨海涛)

《嫦娥奔月》 王高飞作

目前赵殿章创作比较满意的作品有一百多幅,随着自己画技的不断长进,他对以前的烙画越来越看不上眼了。赵殿章不断地欣赏别人的作品,然后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画不断改。有时候灵感来了,画起来几乎废寝忘食。“过完年又要出去打工了。”赵殿章手握着烙画笔笑着说:“但是我手里的烙画笔不会丢下,希望我能继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由于从小对绘画的热爱,王坤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的油画专业,更加系统地学习绘画相关知识。“烙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必须下功夫从打基础做起。”王坤说,自己学习油画专业,也为日后的烙画创作提供了非常多的专业性技术支持。

2004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杨金婷基本掌握了烙画技巧,她创作的烙画作品也开始在旅游景区和市县艺术作品大赛中崭露头角,销售形势十分看好。面对成功,杨金婷没有自满,她又开始摸索起了烙画书法艺术 。

河南闫贵海老师——丝绢烙画

为使“王派烙画”发扬光大,传承后继有人,王全战的女儿王艳华从艺术院校毕业后,回到父亲身边,言传身教,手把手传授。2013年,她被评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风和日暖,竹林空气格外清新,着一身中式服装,左手提着篮子、右手拿着锄头的李学琴,穿梭在竹林中,寻竹笋、挖竹笋,阳光透过竹叶间的缝隙洒落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竹阴”,她发现每一片竹笋壳的自然纹理、斑块、色泽都不尽相同。她想到小时候常常看到奶奶利用竹笋壳制作鞋垫底,一下有了创作灵感,用竹笋壳这种天然材料去表现画画,足以将其绘画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事非经过不知难。王全战在几十年的烙画艺术道路上,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艰辛和努力。

传统的烙画作品经过烙笔烫制后,都会形成“棕色”这一种颜色。王坤在进行烙画的过程中,充分结合起自己的油画专业,对传统烙画进行创新,在烙画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上色,让单一的传统烙画颜色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0

画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山水、人物、动物等创作素材他都喜欢去尝试。尤其喜欢画老虎,“我画的上山虎,好几个朋友都喜欢,我就送给他们了。”赵殿章很自豪地说。“前几年我创作的一组‘二十四孝’还被隔壁村相中了,到现在还挂在村里的主干道上呢!”

烙画作品欣赏

葫芦本色就有古画的基调,在上面临募出名家的国画作品,线条流畅准确、形态栩栩如生、意形免幽深高远。给人以耳目 一新、不媚不俗的感觉。烙画艺术使葫芦由农家瓜果登上了艺术殿堂,成为一种集拙朴自然和高雅精美为一体的民间艺术 品。

王坤烙画非常用心,每烙一幅作品,都要设计、构图,反复酝酿构思。“意在笔先,落笔成型”,直到脑子里形成清晰的画面和意境,才拿起烙具精细熨烙、修整。尤其是动物头像画,面部的明暗、虚实等,线条的粗细、曲直,细腻入微,一丝不苟。上色后的烙画作品,很多时候会被人误以为是一幅油画作品,很难看出是通过烙笔烙制而成。

现在夫子庙东、西市出售工艺品的柜台上,到处可以见到烙画,它已成为深受欢迎的旅游商品。

“那时候正好做装修,家里剩了好多废弃的木板。”赵殿章把这些木板整理出来,准备用来作画。虽然他每天都外出打工,但是回到家里无论多累,他都会坐在桌子前画一会儿。他先在草稿纸上画,因为属于“半路出家”,也没有老师教,赵殿章刚开始画的内容都比较简单。但是他坚信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时间长了,赵殿章用起画笔越来越熟练。然而当他把草稿纸上的画印到木板上,用烙铁工具去“上色”时,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

而工人易传付认为,工艺美术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掌握之后终身受益。因此,他将业余时间用来学习工艺美术,希望从中沉淀自己、修身养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殿章从最简单的小动物和字体开始练,手中的电烙铁也越来越听使唤。后来他又从网上购置了便宜的木板和可以调节温度的烙画笔,在木板上烙画更加得心应手了。

精美画作的轮廓便开始出现。

历史上烙画技艺曾经形成了燕山、南阳、金陵、山东等烙画流派。河南南阳是烙画技艺最古老的传承地,该流派的烙画题材内容繁多,如人物、博古、花鸟乃至山水,以铁杆代笔用古朴典雅的烙色绘出独特奇观。近年来,南阳烙画以冬青木为主要材质,以烙画筷为主要输出形式不断进行技艺的传承与更迭。

李学琴多次参与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手工制作公益培训,学到了不少更成体系的相关知识,也认识了不少与自己相似的手工艺人,大家在一起交流,彼此鼓励。

河北郝友友老师——现代烙画

而是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烙画。

培训班上,林跃碧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雕刻、烙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手把手指导学员操练。“你们看,这就是烙画葫芦,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又称烫画,就是用烙铁笔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创作过程中,要把握好火候和力度,要掌握一定的勾、勒、点等绘画手法”,林跃碧边说边示范。

“扶贫不仅是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教授他们致富的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林跃碧告诉江小弟,手工影雕和烙画葫芦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群众的参与性也比较强。他们会根据威远的自然人文特点,指导群众创造富有当地特色和文化符号的旅游产品。

烙画。先用烙笔勾好线条后,按山石纹理、明暗及树木的枝条纹理,用大、中号笔修饰画面细小部分。灵活运用各种型号的笔进行烙烫,可烙绘出多种效果,令画面丰富起来。

内蒙古徐荣老师——牛皮烙画

“我们沙坪村是雅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共同营造绿色、环保、干净的乡村环境。作为沙坪村的一份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利用热熔胶枪等工具把竹笋壳烙画运用到环保活动中,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也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耐心和专注度,我觉得非常的有意义。”李学琴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