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举重器材十大品牌(举重器材用什么材料做的)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举重器材十大品牌,以及举重器材用什么材料做的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吨位级”的举重鞋:安踏造

 

“里约奥运会上,举重运动员吕小军穿的运动鞋是什么品牌?” 即便2016里约奥运会已经结束,在互联网上关于奥运会上选手运动装备的讨论仍在继续。事实上,吕小军参加奥运会时所穿的,正是国产品牌安踏为其量身定制的“吨位级”举重鞋。它不仅要承受运动员的体重和杠铃的重量,还要支撑运动员在举起杠铃时产生的巨力,可见它需要多么强的稳定性和抗压性。除了科技含量,鞋的高颜值也成为它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而事实上,这双举重鞋只是众多国产品牌向科技发力的一个缩影。《2016中国体育消费生态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国产运动品牌美誉度提升。2015年,国产品牌呈现五分天下的格局,销量排名前五的安踏、李宁、特步、361°、匹克,同期均实现了营收正增长。就产品结构而言,国产品牌形成了鞋类、服装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结构。其中除李宁、361°外,其余国产品牌对鞋服产品的依赖程度都达到了95%,而科技创新类产品成为其增长动力。

□ 本报记者 庞黎鑫   科技加持

国产品牌销量超耐克

在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布的2015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营收首次突破百亿人民币,成为中国首家进入百亿俱乐部的运动品企业。

报告显示,2015年安踏运动鞋销售数量超过耐克,达4000万双。其中科技类创新产品成为新的增长动力,比如最新研发的双承科技、适足科技、户外灵爪科技、远红外保暖科技、冰肤III科技、运动能量科技等都有非常良好的市场表现。

事实上,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安踏一直在科技领域持续发力。近日安踏宣布,与美国高科技材料公司NobleBiomaterials建立战略联盟,生产防臭球鞋。据了解,NobleBiomate-rials将为安踏提供采用XT2气味管理技术的新型纤维材料,这种能消除异味的新面料将会被运用于安踏、斐乐(Fila)、迪桑特(Descente)及安踏儿童等品牌的健身、运动及休闲产品。预计到今年秋季,这些使用了XT2的产品将在安踏旗下7500家门店开始销售。XT2是NobleBiomaterials的注册品牌,使用银元素消除异味,抑制织物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与此同时,作为一种纱,XT2纤维还具有易上色、不易褪色、耐磨损、环保的性能。

不仅是安踏,作为民族运动品牌鼻祖的李宁,也于日前发布其半年报。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李宁公司收入为35.9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13亿元人民币。这帮助李宁公司上半年经营溢利录得成倍增长,增长率达166.9%。而从产品竞争力看,李宁提出强调产品“性能”与功用。智能跑鞋等智能装备面世,配合具备强大分析功能的智能软件,大幅提升李宁产品及售后服务的技术含量。

而另一品牌361°推出的Sensa-tion、STRATA、Kgm2以及SPIRE等跑鞋赢得若干专业奖项。其自行研发的“iMate”智能跑鞋结合了鞋履、智能芯片和手机应用程序等要素,自5月发售以来广受好评。

消费者买账

低价买来高性价比

如果不是喜欢跑步的人,对于运动鞋的敏感度可能不会这么高。但如果常年跑步,一双鞋的好与坏马上就能感觉得到。“上千元的洋品牌跑鞋我也买过,这几年我穿过Nike、Adidas、New Balance、Mizuno、Saucony、Ascis、NorthFace、Columbia等众多跑鞋,经过挑选再淘汰,我的17个全马都在Ascis的陪伴下完成,而过百个半马又增添了Mizuno和NewBalance,日常的核心训练和10K有Saucony。而这些鞋先不说专柜价和代购价本身就有差距,就跑鞋本身来讲,有些国外品牌也没有宣传的那么舒服,反而是花费没有那么高的国产品牌,还能带来惊喜。”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北京律师石先生告诉记者。

石先生选择的,是一款科技含量颇高的李宁专业跑鞋。“在长距离奔跑时,鞋侧面由高强度橡胶制成的lock,像草鞋的绑带将鞋固定在脚上。在脚部肌肉长时间运动后,力量下降,lock起到至关重要的保护,抑制脚在鞋内左右位移的作用。而在高速奔跑时,lock对脚步的支撑和保护功能同样重要。”

惊喜不只这些,“鞋底的设计同样让人惊讶。和众多其他跑鞋不同,李宁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横纵集合的多层人字形的主体纹路的前掌设计,工艺复杂,成本高。而在后面的湿滑路面测试,碎石覆盖的柏油路面,和高速奔跑,冲刺跑中,这样的前掌设计才显示出它的能力和设计者的用心。这款李宁跑鞋是迄今面世的首款带智能芯片的跑鞋。“这些都给石先生不小的惊喜。

 

英派斯专注健身器材研发制造——创新练就“健将”

来源:经济日报

能检测体态体质的智能3D人体检测仪、样式新颖的跑步机、种类繁多的力量器材……走进位于山东青岛市即墨区的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英派斯”)的样品室,近千种健身器材琳琅满目。

从一家健身器材小微代工企业,发展成为覆盖大健康全产业链的领军企业,英派斯是如何成长为健身行业的“健将”的?

专注自主研发

英派斯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较早从事健身器材生产的企业。成立之初,英派斯主要为国外品牌代工。

“2001年,公司决定成立自己的健身俱乐部,在生产力量型器械的基础上,推出有氧健身器材。若是通过采购,成本很高,于是,我们决定自主研发。”负责技术研发的英派斯副总裁刘增勋说。

刘增勋告诉记者,利用多年积累的产品参数,公司一点点摸索产品的功能、结构、外观等设计。“比如,在研发跑步机的电子表壳时,做一个模具要耗费数万元。为降低研发成本,我们利用木质电子表壳代替,上下控线路板则由人工一点点焊接。”

经过多次测试、改进,跑步机的性能和品质不断提高。历经3年时间,动感单车跑步机等6类产品相继问世,英派斯的有氧健身产品实现了零的突破,并不断迭代升级。“对公司来说,设计研发出更多独创产品,成为实现长足发展的新路径。”分管国际业务的公司副总裁王筱洁说。

照抄照搬没有出路,必须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我们从人体工学、运动力学等基础学科着手,研究健身器材的运动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刘增勋举例说,同样是锻炼背阔肌的力量型器械,很多产品采用水平双转轴形式,锻炼时需身体后仰,运动幅度过大,舒适度欠佳。“我们通过研究基础学科,将传统的水平双转轴改为垂直单转轴,产品上市后得到广大客户认可。”

在“死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英派斯构建起近180人的研发团队,创新设计能力在国内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公司还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成为健身器材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设计研发能力的提高,让英派斯有了接手国家项目的底气。“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我们承接了‘滑雪板固定器脱离力矩检测设备’和‘滑雪板弯曲震动检测设备’的设计研发任务。”刘增勋说,

公司组建了研发团队,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技术攻关,成功开发一套软件算法和传动执行系统,实现自动定位、勒紧和装卸滑雪靴等操作,相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一系列研发,英派斯拥有299件有效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件,实用新型专利199件。

推进柔性生产

随着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英派斯接到的国内外订单量逐渐增多,烦恼也接踵而至。

“过去,公司主要生产大批量、品类单一的家用健身器材,生产工艺要求不高,工人也适应了粗放的生产模式。”分管生产的副总裁秦熙说,“后来订单逐渐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商用健身器材,对生产工艺的要求也提高了。”

英派斯逐渐探索出标准作业指导书模式,每个工位都配置了标准作业指导书,工人按规定的步骤操作即可完成不同系列产品的工序,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还减少了20%的人工成本。

企业工艺能力的提升同样是个难题。“在常人看来,制作一款健身器材的复杂程度远远小于造一辆汽车,但它对工艺和组装精度的要求却不亚于后者。”刘增勋举例说,以前生产举重器材导杆采用拉拔方式,导杆的直线度偏差为5毫米左右,工艺有差距,轴承滑动就不顺畅。为了完善工艺,他们改为外圆磨加工方式,经过反复实验,最终直线度偏差可控制在0.5毫米以内,大大提高了轴承滑动顺畅度。“各种组件制作工艺都是通过这样精益求精的反复打磨,逐步得到了提高。”

经过近5年的努力,一套有较高工艺水准支撑、能生产高品质小批量多批次的健身器材柔性生产线慢慢成型,成为英派斯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让英派斯逐渐成长为市场中的佼佼者。近年来,我们的销售额稳中有升。”英派斯董事长刘洪涛说。

拓展应用场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英派斯开始自主研发生产室外健身路径产品,并不断迭代升级,持续拓展应用场景。目前,英派斯的室外健身路径产品已覆盖30多个省份700多座城市。

随着健身热兴起,许多人更愿意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健身,也希望健身成本更低。怎样解决这个难题?“‘智能健身房’是我们为破解这个难题做出的探索。”英派斯国内销售政采业务本部总监乔建伟说,他们在济南打造了300平方米的智能健身中心,24小时无人值守,用户只需通过互联网平台预约,即可自助入馆,价格也相对更低。

记者来到这个“智能健身房”体验了一把。在网上预约后,记者通过人脸识别进入智能健身中心,在检测仪前检测一下,机器便生成了体质报告和运动方案,并同步到智能健身器材上。到健身设备上运动时,设备会显示适合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记者根据智能提示运动即可。

“‘智能健身房’最大的优点是单店只需要占地200至300平方米,可以开到社区、政府、企业等各类场景中,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健身需求。”英派斯总裁文珂说,英派斯计划5年内在全国打造数千家社区智慧健身中心。

除此之外,英派斯与一家省级体育部门合作,建设了5000多平方米的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场馆内,不仅有各种智能化的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还有心理咨询、体质检测等功能板块。“如今,有不少城市对这个新场景感兴趣,正在与我们接洽合作。”刘洪涛说,“我们将通过更多场景开发,把全民健身活动引向深入。” (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