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美容院 化妆品(进口美容院化妆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美容院 化妆品,以及进口美容院化妆品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收藏!化妆品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

中国产品质量报告讯 江苏药品监管于2021年12月7日发布“雳剑2021”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化妆品专题),具体内容如下:

2021年,省局在全省药监系统部署开展严惩重处药品违法违规行为“雳剑2021”专项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药品监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稽查执法的高压态势。查处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违法违规案件,有力地规范了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产品市场秩序。为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加强正面宣传,形成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效应。现公布“雳剑2021”专项行动第四批典型案例:

案例一、南京市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仙林分局查办王某涉嫌无照经营和销售未经注册、未贴中文标签的进口特殊化妆品案

2021年4月,南京市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仙林分局根据群众举报,对王某在南京市仙林地区经营的销售化妆品的淘宝店铺进行检查,当场查扣未贴中文标签的进口发朵抗脱增发液6盒、发朵染发膏32盒。同时查明王某未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进口未注册的塑体霜、抗脱增发液、染发膏等特殊化妆品,未依法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等。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栖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仙林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100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二、无锡市梁溪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办江苏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无中文标签进口化妆品案

2021年3月,无锡市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其在江苏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有赞微商城店铺上购买的进口隔离乳无中文标签。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当事人于2019年4月起开始从事进口化妆品的经营活动,部分通过“个人带货”渠道购进的进口化妆品无中文标签,仅能提供部分化妆品免税店购物原始单据。当事人的化妆品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有赞微商城店铺、淘宝网店及微信朋友圈三种。现场检查发现当事人仓库内摆放有大量倩碧、雅诗兰黛、欧莱雅等无中文标签进口化妆品。当事人经营标签不符合条例规定的化妆品和未充分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的行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无锡市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无中文标签进口化妆品21箱,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867206.88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三、苏州市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办姑苏区某美容美发用品商行销售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案

2021年1月,苏州市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吴门桥分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姑苏区某美容美发用品商行在其经营场所销售品名为“采姿蓝染发膏”的化妆品,数量1563支,该产品实物标签中颜色与批准文号不符。同时查明,当事人销售的涉案产品,品名:采姿蓝染发膏,产地:广东广州,由广州采姿蓝化妆品有限公司监制,广州澳舒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生产许可证:粤妆20190233,执行标注QB/T1978-2004,保质期:三年,为染发类化妆品,属于《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特殊化妆品。经核查,上述品名为“采姿蓝染发膏”的产品仅有2个有效注册批准文号,分别是采姿蓝染发膏(自然黑)国妆特字G20152476和采姿蓝染发膏(栗棕色)国妆特字G20152463,当事人涉案产品与上述批准文号内容不符,属于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当事人购进上述产品未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未查验产品真实注册信息,无法提供与涉案产品相一致的注册批准材料以及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仅能提供部分涉案产品的进货及销售单据。对当事人经营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和未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违法行为,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作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涉案产品“采姿蓝染发膏”1563支和罚款80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四、南通市海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海安某公司经营未经注册、备案的进口化妆品案

2021年6月,海安市场监督管理局接群众举报,反映辖区内某公司销售无中文标签进口化妆品,执法人员对当事人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发现602款无中文标签的进口化妆品(包含特殊化妆品、普通化妆品)。其中特殊化妆品59款(6款染发系列、20款祛斑美白系列、33款防晒系列);普通化妆品543款(面膜系列55款、香水系列94款、身体洗护系列25款、头部护理系列4款、面部护理系列253款、彩妆系列112款)。当事人无法提供上述特殊化妆品的注册信息和普通化妆品的备案信息。经调查发现,当事人通过网络平台、电话、微信等方式从青岛、深圳等地购进化妆品,未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未查验并保存供货者的市场主体登记证明、化妆品注册或者备案情况、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未对进货及查验情况如实记录并保存。针对当事人经营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经营未经备案的普通化妆品和未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的违法行为,海安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作出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没收未经注册的59款进口特殊化妆品、未经备案的543款进口普通化妆品和罚款1741235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五、南通市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南通某科技公司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案、某美容店擅自配制化妆品、经营未备案的普通化妆品案

2021年1月,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反映南通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自行在实验室生产化妆品,并将生产的化妆品运至某商场的化妆品门店对外经营。经查,该公司在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20年12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将受委托生产方寄来的49种化妆品原液确认样(大瓶装),按种类使用移液枪进行分装、压盖、贴标签,并且使用剩余未灌装的49种确认样混合后加上辅料,生产了护手霜、唇膏、气垫霜等化妆品。2021年1月1日,该公司将342瓶灌装的化妆品原液成品、61瓶护手霜、60支唇膏、28盒气垫霜免费赠予某美容店,过程中无违法所得。该公司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的行为违反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相关规定,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作出责令当事人停止生产化妆品,没收未经许可生产的化妆品原液100瓶的行政处罚。

2021年1月2日,受赠美容院开业当天,美容院工作人员在店内使用受赠的49种化妆品原液中的7种共13瓶,混合配制了一套水、乳、霜产品,用于给顾客试用;同时,将未经备案的护手霜、唇膏、气垫霜作为开业赠品赠送给顾客。该美容店擅自配制化妆品、经营未备案的普通化妆品、未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违法行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擅自配制的化妆品、未备案的化妆品,罚款30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六、盐城市射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办射阳县合德镇某美容中心经营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案

2021年3月,射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射阳县合德镇某美容中心进行现场检查,在当事人展销柜中发现藏萃固阳精华油(标示委托企业:上海羽茜经贸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上海法缇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沪妆20160090,批号81711121,使用期限20201119)等26批次化妆品共58盒(瓶)已超过使用期限,上述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与其他未过期的合格化妆品混放在展销柜内,且标识使用期限有2017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月。当事人经营上述超过使用期限化妆品的行为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射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被扣押的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26批次共58盒(瓶)和罚款12000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七、扬州分局查办吴某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案

2021年7月15日,扬州检查分局根据群众举报,一举捣毁了吴某在当地闲置厂房内设立的一处生产假冒化妆品的窝点,当场查扣洗发液成品7153支、未灌装的洗发液内包材2947个、酒店沐浴液5000支、未灌装的沐浴液内包材5000个等,同时查明吴某接单、招工人、自己制作液体、请工人灌装、包装,其不能提供涉案地址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扬州检查分局依法对该当事人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的行为作出没收违法生产的涉案物品和罚款100000元的行政处罚。

触目惊心!这款化妆品汞超标9000多倍 售价却高达上千元

 

央视网消息:前不久,江苏省兴化市的张女士在当地一家美容院花费3千元购买了一款祛痘美白套餐。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购买这款美容套餐是为了治疗脸上的痤疮。美容院声称这款产品只要15天就可以看到祛痘效果,然而让张女士没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祛痘治疗,却让她着实历了一把险。

  美容产品声称纯中药配方 无副作用

张女士告诉记者,这款套餐一共包含40次美容服务和5款化妆品。据张女士介绍,美容院的负责人向她承诺,这5款化妆品全都是纯中药配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美容产品使用后 身体出现过敏水肿

据张女士反映,这套中医堂系列化妆品刚开始用时,祛痘美白效果确实明显。可是连续使用了七八次之后,张女士的脸上开始出现过敏,身体也开始陆续水肿。

  尿汞超标20多倍 美容产品导致肾衰竭

乏力、失眠、水肿,张女士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严重时,张女士曾因急性肾衰导致昏迷,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一度生命垂危。

最终经医院诊断,张女士患上了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张女士的尿汞含量超出正常人20多倍。

  向药监部门举报 执法人员展开调查


号称纯中药配方没有任何副作用的美容产品,竟然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张女士随后向当地药监部门进行举报。接到举报后,执法人员赶往涉事美容院进行检查。

   “中医堂”化妆品无备案信息 属三无产品

张女士做美容时使用的祛痘美白套装,其中包含有补水面膜、祛痘洗面奶、控油爽肤水、美白精华液和美白面霜,共计5款产品。记者注意到,在这套化妆品的瓶身上除了印有“中医堂,百年中医传承”字样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任何产品信息。 在将涉事化妆品扣押后,执法人员首先对其生产信息进行了核实。但是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执法人员却没有找到“中医堂”系列化妆品的相关备案信息。

  检测证实“中医堂美白面霜”汞超标9000多倍

与此同时,执法人员将扣押的化妆品进行了送检。在泰州市市场监管局,记者看到,张女士使用的这款中医堂美白面霜外包装上宣称的成分有人参、天冬、黄芪、珍珠等十多位名贵中药。但是检验结果却显示这款美白面霜实际并不含任何中药成分,而其中重金属汞的含量却很高,达到9427mg/kg,超标9000多倍。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汞作为一类重金属物质,虽然在短期内具有快速美白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对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系统等都会造成损伤。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汞,同时规定化妆品中汞的检出限量应不超过1mg/kg。

  深入调查发现生产销售非法添加化妆品网络

由于案情重大,江苏泰州市市场监管局随即将线索移交当地公安部门,继续展开侦查。进一步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这款“中医堂”系列化妆品的货源可能来自重庆。

经办案人员查明,重庆的赵某从广东购进非法添加汞的半成品,将其灌装成“中医堂系列化妆品”,销售给江苏苏州经营美容院的魏某;魏某作为江苏地区“总代理”,再将产品分销给兴化市中医堂美容院,最终以3000元一套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张女士,致使其使用后出现汞中毒。

至此,一个生产销售非法添加化妆品的地下网络开始逐渐浮出水面。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办案人员发现,赵某使用的半成品全都由广东段某供货。经过3个月的摸排,办案人员最终在广州市白云区一家废旧厂区内找到了段某的生产窝点。

所谓高档化妆品 加工车间脏乱不堪

可以看到这个生产窝点内环境脏乱不堪,随地摆满了各种来路不明的半成品和原料。据嫌疑人段某交代,这里就是所谓美容院高端化妆品的加工地。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生产窝点一共有三层。除了一层的半成品加工车间之外,二层还有一个灌装车间。原来段某在向下线提供非法添加半成品的同时,还会自行灌装各种成品化妆品对外销售。最终,警方成功捣毁了这个非法化妆品销售网络的源头,抓获以段某、李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14人,查扣氯化氨基汞化工原料100余公斤,伪劣化妆品、原料等共计7.5吨,涉及十多个品牌,上百种产品。

在兴化市公安局记者看到,被扣押的非法化妆品装满了整个物证仓库,其中仅面霜类化妆品就有中药世家、颜氏信、李氏中药、百草堂等多个品牌。办案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外包装看上去截然不同的化妆品,内容物实际上都出自同一种半成品。

  三无化妆品汞超标最多达10000多倍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先后对扣押的上百批化妆品进行了送检。结果显示这些化妆品中的汞含量分别为2193mg/kg到17927mg/kg,最高超标10000多倍。

进一步调查中,记者注意到,为了逃避打击,这些化妆品外包装上印制的都是被注销的化妆品生产公司。因为无法通过正规渠道上架销售,段某将产品销路定位为美容院。

  近千家美容院销售假化妆品 涉案超千万

那么,无法在正规渠道销售的非法添加化妆品,在美容院里是怎样销售的呢。

据办案人员介绍,因其价格低廉,见效快,这些非法化妆品的销路非常好。销售区域涉及江苏、浙江、安徽、天津等20多个省市近千家美容院,涉案金额在千万以上。

  假化妆品内非法添加多类违禁药品

经过进一步采访,记者发现,除了在美白产品当中添加汞,段某还在其他产品当中非法添加各类违禁药品。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一旦有客户反映使用了美白产品出现过敏,犯罪嫌疑人还会将这些添加有违禁药品的化妆品包装成所谓的修复产品推销给消费者。

  假化妆品对人体危害很大

据化妆品监管人员介绍, 这些药品非法添加到化妆品中,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危害人体健康。

  假化妆品成本低廉 利益巨大

用劣质原料混合违禁物质,经过简单灌装,再套上包装,层层转销之后,这些汞超标成千上万倍的劣质化妆品,摇身一变就成了美容院里所谓的高端货。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非法化妆品的成本其实相当便宜。以中医堂系列产品为例,添加有汞的半成品成本为70到80元1公斤,如果灌装成40g的成品,原料成本仅为3元左右,加上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左右;段某将其批发给美容院,价格在20到40元之间;美容院最终将这些产品组合成套装,推销给消费者,最高就可要价3000元,和成本之间相差60倍之多。

  美容院成非法添加化妆品主要销售渠道

经过调查记者发现,近年来,美容院中销售的美白、祛痘类化妆品被检出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的案例并不少见。

据有关行业组织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美容美发行业活动注册单位33.1万家。化妆品监管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美容院销售方式较为隐秘,监管难度大, 近年来,一些美容院成了非法添加化妆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对于美白祛斑、祛痘类等化妆品纳入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管理。对于那些宣称见效快的美容产品,消费者可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进行查询后再决定是否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