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马兰士胆机(马兰士cd机二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马兰士胆机,以及马兰士cd机二手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仿制一代名机Marantz9(马兰士)胆机功放(三)电源电路制作

电源电路与Marantz9的差异较大。RM9在这方面作了功能上的扩充。RM9的高压电源仍然采用了信压直流的方式,因为有如下的优点:

1、变压器的整流电压只有全波 桥式整流的一半,线圈绕制容易简 便,特别适宜业余制作。

2、变压器散热条件改善,绝缘处 理容易,可靠性高。胆机电源变压器故障大都发生于全波或桥式整流的高压线圈,而信压整流变压器困线径较大和电压较低,故障率远低于其他类型变压器。

3、直流滤波电容器的耐压是普通整流电路的一半,可以选用较低耐压的优质补品电容器,不必再去追求耐压 500V以上的昂贵的电解电容器。

400V高压采用延时加载,用晶体管RC延时电路来实现,最基本的电路也是最可靠的。高压延时加载的功用是防止电子管冷发射造成阴极中毒和短命,以及防止过高的空载电压去冲击电子管的栅极和电容器,对器件造成可能的损坏击穿。在整流电压较高的半导体二极管电路里,高压延时加载是不可不用的。

负偏压部分也是采用倍压整流供电,偏压调整的电位器应该可靠性 良好,这里选用W22型带锁位的半密封电位器。整个负偏压电路的元件和接线都要求高可靠性钢,因为这里一有闪失就会使强放管失去栅负压烧毁。

高压滤波不设铁心扼流圈,因为残留的交流脉动电流在输出变压器里是同量反相的,相互抵消后对交流 声影响已极微。实际上本机在离扬声 器10cm处交流哼声已不可听闻。省去扼流圈的好处是高压电源的内阻减少,响应速度快,也可使整机的重量、成本和电耗都显著降低。

如果说扼流圈对电路的音色有影响,那么这个影响程度也远不及滤波电解电容器品质所致。C33(33pF/500V)最好选育频用电解电容器,或者用大容量的聚丙烯电容器。C34( 2 pF/ 600V)也要选用 MKP等有机膜电容器。这些元件直接影响推挽功率放大器的音质。

单声道电源变压器的功率容量是180VA,估算方法如下。

按一般方法算出,每个功放管EL34的阳极和第二栅极耗电25W,灯丝功率为10W。前级 3个电子管的功耗共5W,灯丝功率共10w。这样电源变压器的功率为:

P=( 4 ×( 25+ 10)+ 5+ 10)/0.86= 180.2( VA)

铁心截面积:

S=1.3( P)0.5= 17 .44cm2

从外观要求采用与输出变压器同样的铁心EI38型,迭厚5.0cm,可 用市售的200W电源变压器改制。

马兰士皇冠上那颗红宝石的故事——Marantz历史纵横谈

 

【这篇文章是我在上海音响展Marantz KI-Ruby鉴赏活动中所讲的一份PPT,整理成文字,发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文化中,会按照婚姻持续的年份来取一些有趣的名字。

比如第1年是纸婚,两年是棉婚,五年是皮革婚,30年是珍珠婚,40年是红宝石婚,50年是金婚。

作为马兰士品牌大使的Ken Ishiwata石渡健先生,到2019年,在马兰士公司已经奋斗了41年。这篇文章,就讲讲在2018年推出的Marantz KI-Ruby Signature 40周年签名纪念版套装碟机与功放的小故事。

我觉得我们可以把马兰士这个品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世纪,马兰士先生创立了这个品牌,并且在音响史上留下了很多传奇般的经典机型。

第二阶段是暗黑纪,美国Superscope超视景公司收购马兰士公司,不仅没把这个品牌做好,还让马兰士先生签下了一份长达25年的禁业协议。

第三阶段就是光明纪,在石渡健的主导下,马兰士这个品牌又重新得以发扬光大。

在石渡健的马兰士职业生涯中,既有对经典名机7+9的历史传承,

也有这种在胆机复兴的90年代推出的这款售价达250万日元、限量500台的顶级胆机;

既有这种在90年代初就诞生的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房间声学调校设备,

也有这种鬼马精灵、脑洞大开的黑胶唱机。

那么在石渡健41年的生涯中,都有哪些精彩的瞬间,或者说有趣的小故事呢?在这里,我把我所了解到的一些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很多朋友都知道,石渡健在他10岁的时候,组装了他人生中第一台胆机,单声道。但他的故事是从的高中生活开始,那时他为周围认识的大人组装功放,挣一些零花钱。

在高中时,他在朋友家中第一次听到了马兰士7C,他的故事也就是从这台经典前级开始的。

在听过了马7后,石渡健马上把这台前级借回到家中,拆开顶盖,自己分析电路,仿制了一台。当然,依靠石渡健多年DIY胆机的经验,他第一次仿制马7,失败了!根本不出声。

后来又经过一通折腾,又是换胆管、又是换电阻,终于整出声来了,但与他在马7上听到的声音完全不一样。

不过虽然失败了,但石渡健学到了一点,就是设计制作一台高品质的HiFi功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67年,石渡健刚刚20岁,在日本HiFi领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在日本先锋公司的邀请下,加入了先锋,然后在1968年被派到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先锋驻欧洲办事处,和其他几位同事,在办事处的基础上,建立了先锋欧洲公司。

从这时起,石渡健也一直定居在安特卫普。

1978年,石渡健加入了马兰士欧洲公司。但有一点可能是很多朋友不知道的,就是实际上在1977年,马兰士欧洲公司就已经向石渡健发出了邀请。可石渡健为什么当时没有进入马兰士欧洲公司呢?

因为欧洲公司希望石渡健既负责技术,也负责运营,石渡健就提出了一个薪金要求,马兰士欧洲公司觉得你要的这个价码有点高,两边就没有谈拢。

可到了1978年,马兰士欧洲公司实在是太需要石渡健了,可他们自己又实在不想掏钱,怎么办呢?欧洲人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居然说服了马兰士日本公司,由马兰士日本公司来负担石渡健的工资!

不管怎样,由此,石渡健开始了他在马兰士40多年的职业生涯。

1980年6月,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共同发布了CD的技术白皮书。飞利浦很清楚自己在高端HiFi市场没有足够的品牌沉淀,所以在1980年12月,飞利浦从当时马兰士的东家,美国超视景公司手里收购了马兰士

。从这时起,石渡健也开始进入数字音频领域,在马兰士主导研发了第一台CD机。

1982年10月1号,索尼CDP-101在日本上市销售。一个月后,1982年11月1号,飞利浦CD100也开始在日本销售,同期上市的也有马兰士CD63。实际上按照协议,飞利浦本来也应该在10月1号同步销售它自己的CD机,但由于生产上的原因,推迟了一个月。

我们现在看,谁先谁后没有什么区别。随着CD-63的发布,标志着马兰士正式进入“石渡健时代”。

1993年,马兰士再次使用CD-63这个型号,推出了一款他们投入大量人力研发的新型CD机,并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后在CD-63的基础上,推出了63SE特别版。

到了1996年,马兰士又推出了CD-63 MKii KI Signature,这也是马兰士历史上第一台石渡健签名版的机型,在当时,也被誉为马兰士历史上最具音乐性的CD机。

可实际上,为什么会有CD63签名版,纯粹就是误打误撞。

在63SE的研发过程中,石渡健觉得这台CD机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所以,纯粹是出于他的个人兴趣,石渡健根据他自己对声音的喜好风格,对63SE进行了进一步的摩改。

有一天,石渡健为一名新闻记者作演示的时候,用的就是摩改过的63SE,可他忘了要切回到“原生模式”。记者一听,这个声音比原版的63SE声音要好很多呀,就建议石渡健把这个版本的机器也拿出来销售。

Marantz欧洲公司想了想,觉得这事儿有意思,可以试试,就这样,推出了63签名版。

从63签名版开始,石渡健选择一些潜力不错的机型,又推出了一些签名版。比如老烧友们非常熟悉的CD17、PM14。

除了前面说到的这些签名版,在KI-Ruby 40周年签名版之前,最有纪念价值的,就是这套KI-Pearl 30周年珍珠纪念版。

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的珍珠纪念版上面镶嵌了珍珠;2018年的红宝石纪念版上面镶嵌了施华洛世奇的天然红宝石。

2028年怎么办?50年的纪念版自然应该叫错黄金纪念版,应该镶嵌个什么呢?Just kidding.

接下来说一说Mr. Rainer Finck这个人。他的知名度听起来不像石渡健那么高,没关系,我们往后看,就知道他是谁了。

Rainer在1985年从大学读完硕士后就进入了荷兰皇家飞利浦工作,他在飞利浦和马兰士的这些年中,负责了一系列DAC芯片的开发工作,比如当年几乎成为所有高端CD机标配的1547,都是Rainer的工作成果。

1998年,马兰士发布了可以说是名垂青史的CD7,在CD7上,第一次采用了由Rainer Finck以他一个人的力量开发的数字滤波器。

在这之后,Finck提出了研发分立式解码电路的方案,来替代非常常见的集成式DAC芯片。

Finck基于这么几点原因提出了这个方案:一是优质的分立式方案电气性能更好,二是能够更加方便的调声,三是可以把PCM码流升频成DSD码流,获得更好的音质。

天猫马兰士采纳这个方案后,前后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把分立式解码电路搞出来。SA-KI采用的也正是这种分立式解码电路。

在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没有DAC芯片】的SA-10以及SA-KI这两款碟机,是如何处理光盘解码的。

说完了SA-KI,接下来和大家聊聊这台PM-KI功放。

为什么要专门聊聊它呢,因为之前在北京的一场马兰士KI-Ruby的鉴赏活动中,现场有好几位朋友问到了这个问题,就是PM-KI所采用的D类放大到底行不行的问题。

这个D类功放,也就是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荷兰Hypex公司制造的、采用Ncore技术的 NC500 D类功放模块。

我觉得,HiF器材的设计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不管是技术还是艺术,站在器材背后的那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是冷冰冰的,但技术后面的人,是活生生的。

所以我们要了解PM-KI的D类放大,一定要去了解它的设计师。

这里又要提到石渡健先生。各行各业,很多像石渡健这样在业内有极高知名度的大师,到了晚年,难免会有固步自封的心态,不太容易接受新生技术。

石渡健和传统的AB类放大技术打了一辈子交道,在晚年能够采用由后辈设计的D类放大,这种眼光和心胸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那么接下来就在大家聊聊这位在国内发烧友中声望并不算很高的比利时工程时,Bruno,也就是马兰士采用的这个D类功放的设计师。

布鲁诺出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他的父亲是位非常优秀的工程师,也是一位发烧友。

布鲁诺16岁时,一位叔叔带来一台胆机,使用4只EL84胆管,布鲁诺觉得那个声音太棒了。于是他就开始自学怎样制作胆机。和石渡健一样,都是从胆机起步。

布鲁诺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位于布鲁塞尔的“国家无线电与电影技术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也正是在大学阶段,他开始对D类功放产生了兴趣,毕业论文也是这个方向。

1995年毕业后,他来到比利时鲁汶,进入飞利浦公司的技术应用部门工作。鲁汶这个小镇不简单,它是一个大学城,全镇常住人口只有7万人,其中有2万多是大学生。

布鲁诺一开始的工作是设计AB类功放,可是他喜欢D类功放,所以在之后几年中,他没事儿就找那些上级主管,希望继续研发D类功放。到了1999年,正好当时公司有个项目,4位工程师花了2年的时间,研发了一种采用集成电路的D类功放,装在电视机里。有一位主管实在是被他烦的不行了,跟布鲁诺说:那你去负责收尾阶段的测试工作吧。

布鲁诺当时就吹了一个牛,他和主管说:“你给我1个月,我给你做一个更好的方案。”其实他当时心里一点谱都没有。不过这家伙确实有才,三周后,他就拿出了他的设计方案,比4位工程师花2年做出来的东西还要好很多。主管一看,这小伙子不错,有前途,所以就让他继续研发D类功放。

到了2001年年底,布鲁诺终于拿出了真正具备HiFi素质的设计方案,就是我们在照片里看到的这个UcD功放板。

这张就是布鲁诺把最后的UcD原型功放板从实验室带回家试听时留下的照片。

布鲁诺的家在鲁汶市郊的一幢二层小楼,一楼是他的工作室,就是照片里大家看到的。其实这个房间还有一个玻璃柜,塞满了布鲁诺收藏的电子管。二楼是他的住房,客厅里一个很大的架子,上面放着近千张CD唱片。

2003年,荷兰Hypex公司的创始人Jan-Peter 来到布鲁诺的家中对他进行了拜访。

Jan-Peter看到UcD功放板后,也不要求试听,跟布鲁诺说你把它接到试波器上给我看看曲线。

后来Jan-Peter回忆说,他当时看到曲线后,心里就一个字:牛!曲线也就看了半分钟,Jan-Peter马上就决定从飞利浦采购UcD功放板。

虽然UcD很快就在业内打开了市场,销量很好,可是飞利浦公司对UcD还是没有多大兴趣,到了2004年,飞利浦就关闭了布鲁诺的研发项目。

Jan-Peter知道后,就知道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于是马上向布鲁诺发出邀请。2005年5月,布鲁诺正式加入Hypex公司。

布鲁诺加入Hypex公司后,也把UcD的技术专利一起带了过来,有不少功放和音箱厂商采用了UcD功放板。

我选了几个大家最为熟悉的品牌,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都有哪些音箱和功放便宜了UcD模块。

从2008年开始,经过2年的时间,布鲁诺推出了新一代、性能更好的D类功放模块,也就是我们在这台马兰士PM-KI上听到的、采用Ncore技术的D类放大模块。

在Ncore的研发过程中,布鲁诺当然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因为Ncore电路的失真太低,低到什么程度呢?测试设备自有的失真值,比Ncore的失真还要高,以至于当时很多测试设备不能再继续使用,他们只好再投入重金采购顶级的测试设备。

Ncore系列功放模块上市后,就完全确立了Hypex在HiFi行业中的地位,这时就有更多的品牌采用了Hypex的D类功放。

除了Hypex公司的日常业务,Bruno还作为首席工程师,参与创立了两个顶级的音箱品牌:2005年的荷兰品牌Grimm;2014年的德国Kii。

这两个品牌对HiFi关注比较多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它们都采用了Ncore功放模块。尤其是这个Kii,也是最近两年在HiEnd市场中火的不得了的品牌。由此可见Hypex在内业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