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苏绣牡丹花图案大全(苏绣直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苏绣牡丹花图案大全,以及苏绣直播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螓首垂云纤指捻,不时轻把萦丝剪,探究当代苏绣技艺的前世今生

“以针代笔、以线代色,一双双妙手勾勒锦绣画卷”。

刺绣,一如和女子对话,用心去感知,用心去理喻,轻轻的细细的,慢慢体会到最后,你会拥有一份超乎寻常欣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会受当时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有的起得到了直接作用,有的则简洁明了。刺绣是一种艺术,也是社会文明精神的体现,刺绣离不开针法,线、面料、色彩。

它是人类物质文明下的产物:刺绣,按照一定的工艺,构成了一种特定的图文,每一种图纹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刺绣的艺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中的苏绣,则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典型,联系民俗文化,我们来一探苏绣中包含的历史文化。

苏绣的历史渊源

“苏绣”是江苏省苏州市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对苏州地区的绣品有着特殊的特殊意义。它发源于苏州,同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苏州刺绣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传说来源于仲雍的孙女“女红”的手制绣衣。

古代周天王古公亶夫的儿子太伯,仲雍来到今天的江南苏州一带建立起了吴国,当地的老百姓喜欢剪短头发,身刺花纹的习俗,之后仲雍做了吴国的君主,就想要破除这种陋习,于是就和宫中老一辈的长老商议,没想到他们在议论时候被正在缝制衣物的女红听到了。她一边缝一边听,听得太入迷了,结果一下子把针扎在了自己的手上,一滴鲜血滴在了缝制的衣物上,血逐渐晕染成为了一朵小花的形状,看到此景的女红瞬间被激发的灵感,之后她将蛟龙花朵等图案缝制在衣服上代替文身,这便是最初的刺绣。

老百姓为了纪念刺绣的发明者,就将妇女从事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统称为女工。

苏绣的发展

三国时期的吴国已经出现将刺绣用于服饰衣物之上。吴王孙权曾经命令丞相的妹妹绣出《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了五岳、海河、城邑、行阵等图案、于是就有了“绣万国与一锦”之说。

明朝时期:苏绣已经成为了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手工产业,这个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桑树,养殖蚕,每一户都在进行着苏州刺绣的活动,江南已然成为了丝织手工业的中心。在绘画的方面出现了以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我们画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绣的发展。苏绣结合绘画的形式来做出一幅幅刺绣作品,经过绘画的加盟,苏绣艺术品被演绎的栩栩如生,仿佛有了生命力一般。自此,两者相结合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于世,当时的苏州亨氏有了“绣市”的称呼,清代的中后期,苏溪在绣制技术上又有了新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是苏州地区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特别是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苏绣也逐渐开始创新。

光绪年间,苏州绣界享有盛誉的画家沈云芝,将西方绘画的拟人化特征融入到她的刺绣中,创造出了“仿真绣”,当时的这一创新绣法一直沿用至今。

苏绣的绣法

单面绣:它的绣法根据其字面意思就可得知,在一块丝绸布料上,只在一面绘制出图画,这种苏绣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在上面绘制花鸟、人物、动物、以及诗词等,在单面绣的背面装裱画版,然后用中国的或西方的画框装饰起来,然后挂在墙壁上,供人观赏。

单面绣,以精致著称,比双面绣要流行得多,因为单面绣,价格也要便宜得多。

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块的苏绣底料上,与单面绣不同的是,这次在布料的正反两面上都可以绣有图像,不管是绣人物或者花鸟,它们正反两面的轮廓大都是完全一样,图案也是同样的精美。在中国的苏绣艺术上,双面绣是一种瑰宝。

双面绣与苏绣曾经的关系就像皇冠上的钻石,可现如今的双面绣又突破发展为了双面异色,异性、异针的三异绣。这种绣制的技艺更加高超,除了双面绣的一般要求之外,还要照顾到双面针脚,并且丝缕做到两面色彩互不影响,使两面异色分明浑然一体。

吴县苏绣手艺人制作的双面异色的立体绣,其代表作品哟《云龙腾飞》,用金银两种丝线与真丝花线绣制,一面绣成金龙,另一面则绣为银龙,令人直呼神奇。

生产苏绣的严苛过程

苏绣中最重要的材料就是丝绸,丝绸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苏绣作品的质量和效果。常用的丝绸有棉线、丝线、金线。银线等,除此之外绣布也是苏绣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材料。苏绣常用的绣布有棉质绣布以及丝绸绣布等,根据所需的作品效果选取不同之地的绣布。

其次是制作苏绣的工具,它们包括绣架,绣线切割机、绣花剪、绣线笔、绣花钳、绣布扣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当中,男耕女织的家用手工业生产模式有着明确的分工,在这种环境之下,社会对女性角色已经有了定位。大多数的女性从小的时候就被要求学习女红的技艺,刺绣也成为了古代女性的持家之道,刺绣逐渐融入到了她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了她们日相传习的一种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苏绣艺术也呈现出多种特性,根据它们不同的属性,可以将它们分为闺阁绣、民间日用绣和宫货绣三大类。

传统苏绣的艺术类型

闺阁绣:是指上层社会的名媛以自娱自乐为目的产生的刺绣。这些刺绣大多数以观赏为目的,被用在自我欣赏或者亲友往来之间的礼品,以及房间中的装饰。由于闺阁绣品的绣娘往往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创造能力,所以闺阁绣品不同于民间其他鳄普通绣品。后期的闺阁绣艺术品逐渐流向了市场,被一些上层社会人士购买,用于收藏或者赠与亲友。

在绣稿的表现形式上,苏州闺阁绣大多数采用了国画形式的布局,将画、绣、诗书相结合,她们还会在绣品上绣上诗词以及落款,这些闺阁绣大多数反映了名媛们的闲情逸致,深的文人雅士的推崇和追捧。

比如清代时期苏州闺阁绣的代表人物赵慧君,她的《金带围图》的绣稿是由其丈夫、苏州昆山护甲顾春福所绘制,在整幅苏绣作品上还有顾春福的题句。此绣品绣工精细、色彩高雅、并且它的构图严谨,是清代闺阁绣的典型代表。

民间实用绣是由城镇乡村的劳动妇女为满足自身生活消费为目的而绣制的日常生活类绣品,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一部分民间实用绣品也会在市场上吉祥销售。民间实用绣的范围较广,包括了被面、枕套、桌布、绣鞋、荷包、手绢、鞋垫等等。与上文的闺阁绣相比民间实用刺绣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她们是来自城镇或者农村的老百姓,并且民间绣品强调的更多的实用性。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苏州民俗中的民间实用绣,它们大致可分为:婚嫁绣品、日用绣品、宗教绣品。

婚嫁绣品很好理解,就是指与婚嫁相关的所有刺绣品:比如绣花背面、绣花枕套、绣花衣鞋等。以苏州地区举例子,每一位女子出嫁之前往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来绣制自己出嫁的衣物和物品,这便是她们的嫁妆。其中婚嫁的绣衣是陪嫁绣品当中最出彩的物品之一。

女子出嫁时要准备20多条的杯子作为嫁妆,每条被子上的花纹和色彩各不相同,但它的主体图案是以象征爱情忠贞不渝的鸳鸯居多,配色基本上是红、绿、黄三色为主。除了象征这爱情的鸳鸯图案,她们还会在将牡丹以及各种花色绣在被子上,象征着富贵,这项习俗延续到了今日。

日用绣品是指将苏绣艺术融入到常见的生活用品当中,其中覆盖面最广的就是以日常服饰为载体的刺绣织品:比如衣裙、围兜、绣巾、鞋帽等。苏州地区绣鞋上的花样也是有年龄之分的,幼年女童的鞋子上常绣有“囡囡花”、蝴蝶等图案。

成年女子的鞋子上绣有“梅兰竹菊”“凤穿牡丹”“芙蓉仙桃”等花纹样式;年长妇女的绣花鞋上则绣有:“寿比南山”“仙桥荷叶”等纹样;除了女子之外,男子的的身上也少不了苏绣的装饰。

苏州地区刺绣配饰最为兴盛的是在清朝时期,就连当时的男子出行的时候,身上都会带有十几种装饰,饰品上几乎都会用苏绣进行点缀。

宗教绣品也是苏绣民间用品中的一大类,从考古的一些秀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与佛教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苏绣与宗教文化结合产生的宗教绣品,也是宗教观念的集中表现。绣制佛像和佛经在苏州历来较为兴盛,出现了许多精通精修佛像的民间女子,信女在准备刺绣佛像的过程中,有有严格的礼仪。在绣图之前要进行斋戒,在安静的房间内设置绣架,制作之前必须进行洗手焚。

除了绣佛像、佛经之外,更多的事布置佛殿堂前的刺绣品,比如佛像头顶上的刺绣华盖,绣有佛像、经文的佛幡以及绣有飞天和瑞兽等图案的缦帐。

苏绣艺术之扬州水墨绣

扬州刺绣的特色在于,作品多取自与历代诸多大家的山水画与人物画,借此开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仿古山水绣和神韵天然的水墨写意绣,其特点是追随优秀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扬州刺绣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的绣品为主。

“扬州水墨绣”的命名,源于该绣种是以中国画中的写意画为刺绣的主要题材。扬州水墨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技法上追求国画的文化内涵。水墨绣分为六大工序:

选稿:选取风格清雅,笔风个性鲜明,极具特色的作品;

读画:就是解读所绘制画的含义,做到与其意境相似;

上稿:用“双沟白描”的手法在底料上面绘画出原话的轮廓;

配色绣制:以针代笔,以线带墨,通过不同色彩丝线和针法的配合,模拟墨分五色的效果,这便能更好的传达所描绘画中的意境。

装裱:用红木的边框加上玻璃把绣品保护起来。

苏绣艺术之乱针绣

乱针绣起源于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乱针绣是把画理和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新的刺绣技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来制作的“针画”。它是以针线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丝线交叉在一起来表现物体的关系。因为它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因此成为了极其珍贵的艺术作品。

不得不说的现代的苏绣佳作,就一定会有陈红英老师,她是苏绣艺术家,也是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她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苏绣艺术风格,创作出了一系列苏绣特色艺术品。

陈红英老师代表作有《九鱼图》,是出自与《诗经.小雅.天保》,意思为:“天保定尔,亦孔之固”。在这篇诗文中一共出现了九个如字,是寓意吉祥如意的事物,因此九如被后人用来形容对他人祝福的最高境界,后来有因为它的谐音为“九鱼”,才发展为今天的《九鱼图》苏绣名家陈红英观赏此画之后,运用苏绣乱针技艺的秀发,根据画家所描绘的特征,用粗细不一的线条,绣制出了《九鱼图》。

苏绣伟人的画像也是大家熟悉的,在2009年8月,作品《毛主席肖像》被国家永久性收藏,陈列在毛主席纪念堂内,这也是纪念堂唯一的一幅苏绣作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在世界的道路上,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受世界的关注,现如今的苏绣融合更多国风的韵味,彰显这中华文化的魅力,让更的人了解刺绣这一门精美的艺术文化。

【参考资料】:

【1】《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绣艺术之——乱针绣》吕元

【2】《当代苏绣艺术研究》王欣

【3】《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艺术之——扬州水墨绣》苏茜

【4】《民进艺术家与苏绣艺术》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