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茶余饭后杂志阅读地址同茶余饭后杂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余饭后杂志阅读地址,以及茶余饭后杂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新刊速览 _《月读》2020年第1期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之四十三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一代名相 / 天 一

管仲(约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学派早期代表人物。管仲受到鲍叔牙的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国相,治理齐国。他大兴改革,齐国由此走向强盛,终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从管仲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政治家、改革家的风范,他的处事能力和从政智慧也值得后人借鉴。

家风•家训•家教

语重心长的教子诗 / 牛锐

中国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写给孩子的“教子诗”是人们进行家教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不乏颇有情趣、又有教育意义之作,很值得今天的家长们学习和借鉴。

汉字中的文化

民以“食”为天 / 富丽

几千年来,中国人从“吃喝”这件事上发展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和精湛的烹调艺术。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谈谈与饮食相关的汉字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看看从古至今中国人在饮食方面都有哪些讲究。本期先来说说“食”字。

– 史记讲座 –

《史记》说“汗”/王子今

– 经典名篇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清]郑板桥

登泰山记/[清]姚鼐

寒雀/[宋]杨万里

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

– 经典藏书 –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最具代表性的理学名著/钟岳文

《四书章句集注》选读/钟岳文 选译

– 百家论史 –

为官须懂得与失/史世海

汉末三国的历史变迁/曲柄睿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话(二十五)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上)/修晓波

– 书法与文化 –

东汉碑刻中的书法意蕴/葛承雍

– 岁月书香 –

悠悠书香暖心间/王立兰

– 中华茶文化 –

陆游茶诗中的人生智慧/杨多杰

– 茶余饭后 –

中国古代关于“鼠”的那些事/李学朴

鞠躬尽瘁说犬马/刘克定

– 中华书摘 –

司马光的团队/陈尚君

《月读》杂志依托中华书局的资源优势,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注重结合时政热点、大事大势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传统经典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当代社会提供传统的营养源泉。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958。单本定价6.80元,全年定价81.60元。

2. 网上购买。通过京东网、当当网、亚马逊网上商城、杂志铺订购。

3. 邮购。均挂号邮寄,单本总价10元,全年总价120元。

① 邮局汇款请在汇款单附言栏注明期数、数量、联系电话,如需发票请注明单位名称以及纳税人识别号。

汇款地址:(100073)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收款人:吴麒麟

电话:010-63431747

②银行汇款户名: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开户行及账号:北京工行太平桥支行 0200 0203 0900 4609 942

征稿启事

《月读》现面向社会征集稿件。征稿分原创来稿和选文荐稿两类。稿件一旦采用,本刊将依著作权法规定向作者奉寄稿酬和样刊,推荐者和原作者本刊亦会奉酬。请将作品发送至,并注明姓名、电话和通信地址。本刊会视栏目要求对稿件进行一定程度的编辑和加工,如有特别要求,请注明。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成都,还剩下几本杂志?

 

10年前,微博还没有出现,路边还有很多报刊亭,放学路上、下班回家,顺手买一本杂志可以津津有味逐字逐句的看一晚上。

《新潮生活周刊》、《华西生活周报》、《成都女报》、《明日·快1周》、李承鹏写杂文出名的《先锋居周刊》、有范儿的《1626》…..

最鼎盛的时候,成都有十几本杂志在发行,周刊杂志成为当时很多成都年轻人的精神寄托,占满了大家的茶余饭后。

人为什么需要杂志?

城市为什么需要杂志?

这两个问题成都用了10年来回答:

成都第一次成为杂志封面在全国大火是在2000年,《新周刊》第91期的专题《第四城》。

这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给成都这座城市造了一个大IP,也让当时才四岁的《新周刊》本身的影响力提升了一个档次,建立了自己的城市观,拥有了对城市发言的话语权。

从2012年起之后成都每年都会屡上国内主流杂志的头条。

2012年8月《看天下》封面为一张熊猫脸,封面专题是《拿下“财富第四城” 成都PK北上港》。

《新周刊》12年后再度关注成都,以长达114页的增刊,报道成都从“第四城”跃升“幸福第一城”。

2014年,《三联生活周刊》再次用熊猫作为作为封面,刊发《想象之外的成都》,13个篇章,115页,13余万字,描写了成都的活力与魄力、与大胆的锐气。

但成都一直没有一本镇得住这座城市的杂志。这是为什么?

现在不得而知,但过去有很多杂志为此努力过,所以才留下了很多关于杂志和城市的碎片:

1.

当时刚上大学的土豆儿还记得寝室室长买了一本爆好笑的杂志,里面有个栏目是偷听公交车上的人说话,那些家长里短的对话被室长用川普念出来,整个寝室都笑喷了。

从此之后这本名字有点拗口的的《明日·快1周》就成为了4-5-26寝室的室刊,连最后一页的星座都要仔仔细细的看完。

当时《明日·快1周》的内容主要是成都的潮流话题、美食推荐、人物故事,城市发现等。

前主编王少华说《快1周》最辉煌的时候,是每年制作的《成都苍蝇馆子50强》,每年发布一个榜单,当期都会一刊难求。

@YuanQ- 回忆2011年度的苍蝇馆子50强完全手册是“苍蝇馆子之成都不老神话”,引起众多好吃嘴的追捧。当时问了几个报摊都已经脱销。好不容易在一个小巷报亭买到一本。

@一文豹EvenMo 说:当时每周都盼星期三!为啥子,因为可以买日思夜想的《明日·快1周》了噻,这个都不懂就莫法混成都了噻。

要时尚有时尚、要资讯有资讯、要美食有美食、要八卦就八卦、要牙尖就牙尖。

当时《快1周》的选题,现在来看都十分“生猛”。

“成都按摩会所调查”

“九眼桥野史”

“成都四医院探访”

“康二姐全调查”

“窃听公交”

“窃听茶铺”……等

这些发现式的选题挖掘了成都各种圈子以及特殊人群的故事。

《快1周》2006年创刊,2015年12月29日发行了它最后一期,停刊之后,很多人都感慨“舍不得”。

2.

今年29岁的娇娇说,10年前最爱看的是《新潮》,那时上课遇到听不进去的课,就在底下看杂志。

《新潮》便宜啊,5毛钱4大4本,寝室一人分一本,看完再交换。

3.

当时成都的杂志各领风骚,时尚达人们最爱的是《1626》,一个字形容就是“潮”。

它作为中国第一本原创潮流杂志辐射到了成都,当时担任成都版市场总监的可可说,几乎所有的潮牌厂牌在入驻北上广成时都会主动联系各种投放和深度合作,感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动。

2011年的时候,当时热波音乐节第一次进入成都,1626和它合作在现场推出了一个专区做潮流创意市集,就叫“1626创享工厂”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后来活动被很多品牌和本土机构模仿。

4.

那几年成都各个行业都有一本杂志冒出来,2007年“中国首家金融VIP”杂志《读城》就在成都诞生。

主要关注和解读城市建设、城市产业、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

读城的编辑王静回忆说,最牛的选题就是创刊号《成都贵姓》,那个时候,一本杂志横空出世,问一个城市贵姓,她认为“完全是超越时代的提问”。

5.

成都的艺术设计圈也有一本杂志《1314》,创刊于2005年,由成都设计界最出名的黑蚁文创推广发行,是当时西南地区唯一一本艺术设计类杂志。

2018年8月最新的一期,他们将目光聚焦到成都的雕塑艺术生态,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步调。

在《1314》工作的编辑小九看来,这是一本忽略即时性,具有文献性的杂志。

6.

《麓客》是一本很特别的杂志,创刊于2008年,初期它只是一本地产公司的企业内刊,一本只有几十个页码的小册子,关注企业文化,工作人员只有一个人。

之后它变成了一本以房地产项目的业主为主要阅读对象的业主内刊。

2015年后,《麓客》变身为以全国读者、以及原有企业业主为阅读对象的公开发行的杂志,在方所、言几又等书店有销售。

为什么说它特别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纸质的读物,而更像一个平台。

它联合建筑师、公益人、艺术家、技艺继承人,与编辑、设计师、摄影师,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工作。

另一个特别之处,是《麓客》还创办了一个在成都很有影响力的演讲平台——麓客思享会。

团队也很特别,他们仅有3个人,但却做着看起来像30个人做的事。

看过《麓客》的人,都觉得他们的内容扎实有深度。例如37期《茶》的专题更是广受读者好评。

《茶》刊做了224页,内容在微信公众号上传播的也极好,这是杂志微信公众号少有的“爆款”阅读量有10000+。

7.

《龙门阵》算是成都最本土、历史最久的一本杂志了,1980年创刊!

2014年改版以后,依然在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比如,陶器、漆器、年画、油纸伞、小院、川剧、茶馆,每一个选题可以说都很有“川味”。

8.

虽然纸媒已经衰弱,但是依然还有杂志在新媒体繁盛的时代想要对抗“碎片化”,认真留下来。

你能想象2017年还有杂志新创刊吗?《天府文化》就是。

去年9月,在成都开通直飞纽约航线的时候,《天府文化》做了一期《双城记》,写了一些成都和纽约作为一个城市内在气质相同的一面,比如包容、自由,对文化生活的推崇等等。

执行主编张丰认为,我们并不是拿两个城市做比较,而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向世界上最好的城市来学习。

他依然对杂志抱有信心:杂志很明显更有生命力,它的内容更有深度,更接近书,更有阅读感。

我希望我们能够写出更好的文本,希望每个记者都能成为这个城市的专栏作家和城市生活优秀的观察者。

9.

城市指南(CITY GUIDE)是杂志或图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我们熟悉的有Monocle、Wallpaper、孤独星球、LV、LUXE、米其林。

属于成都的城市指南诞生于2016年,一筑一事在这一年出品了《小蓝书》系列(Z/S STUDIO CITY GUIDE)。

《小蓝书》让人看到在新媒体时代,纸质读物依然能掀起浪花。

《小蓝书》是关于成都的大开本城市指南,图文并茂、三百多页,售价298元,在公众号预售开启24小时即售出360本,最终售出3000本,现已售罄。

然而,在主编王牧之看来,它的巅峰时刻还未到来。

有人继续闯入,有人陆续离开,有些杂志“活着”却悄无声息,有些杂志“死了”却让人念念不忘。

未来杂志会消失吗?

我们问了这些人:

《快一周》原主编王少华:杂志的消失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必留恋。对杂志的需求现在有其他的方式,例如微信公众号去满足。

《麓客》执行主编安然:基于经济和商业的考量,杂志必然会消失,而且印制、纸张、物流都是高耗能的消费,从环保的角度看,它也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天府文化》执行主编张丰:杂志不会消失,那种印刷在纸上的美感,是电子杂志所取代不了的。

《一筑一事城市指南》主编王牧之:做杂志的最好时机,就是现在了。

杂志会不会消失,谁也回答不了。

9月22日

大榜将联合《麓客》杂志

以“杂志是看得见的城市”为主题

邀请5位

对这个城市深度观察的媒体人

来探讨杂志和城市生活的未来

本次面向公众免费参与,

座位有限,欢迎聆听。

时间

9月22日 15:00—17:30

坐标

成都 IFS国际金融中心B2 言几又书店

这是一个面向全城的交流,

我们欢迎你们来参加杂志的“选题会”

嘉宾

张朴

城市文化与旅行作家、自媒体人

《1626》成都版创刊人之一

王牧之

一筑一事创始人

《一筑一事城市指南》主编

王少华

成都商报谈资项目总监

曾任《明日·快1周》主编

张简蓝

《可以》创始人、主编

薛蓉

《可以》主创

安然

作家、诗人、《麓客》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