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达利园花生牛奶怎么样还有达利园花生牛奶

1989年,对于中国民营经济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在整个年度里,经济发展的速度降到了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尤其是刚刚萌芽不久的私营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对于这一年,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30年》中做出了这样的描述。

但1989年,却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乐百氏诞生在广东中山市。而在700多公里外的福建泉州,达利食品也在这一年成立。同是在这一年,最近因为被雀巢甩卖而受到媒体高度关注的厦门银鹭,已经开始逐步走出创业的第一阶段,并于次年拿到了第一笔投资。在杭州,1989年,已经在市场摸爬滚打、艰苦创业多年的宗庆后,成立了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这几家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借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电视媒体的崛起,相继成功打造出了国民度非常高的中国民族品牌。但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家企业和企业家却走向了不同的选择。

有的企业家继续还在坚守实业,有的已经华丽转身。他们身后的企业,也几经沉浮,有的在持续探索,不断发展;有的悄然沉寂;有的仍在十字路口彷徨。这是企业的宿命,或许更是企业家选择的结果。

01 1989年:开局之年

乐百氏、娃哈哈、达利食品、厦门银鹭,同样打造出了中国国民品牌的四家企业,他们都与1989年这个时间点密切相关。比如它们有的成立于1989年,有的在1989年迎来重要的发展转折点。

1989年创立的乐百氏,关于其创始人何伯权的创业故事,有两个版本。一种版本说,当时,乐百氏的创始人何伯权偶然间在香港发现了市场流行的乳酸饮料,于是找朋友一起投资,共同创立了乐百氏公司。也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中山市小榄镇政府出资95万元让何伯权办厂,于是28岁的何伯权一眼看中了“乐百氏”这个牌子,与4个年轻人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里创办“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研发出“乐百氏”乳酸奶。故事的开始已经变得模糊,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乐百氏发展的顺风顺水,更是逐步在饮料界享有半壁江山。

在700公里外的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达利食品的前身惠安县美利食品厂也于1989年成立。当时,这家食品厂租用了惠安县黄塘乡某营区的一间厂房,建立时仅拥有一条生产线。不过,作为企业带头人的许世辉,此前已经在食品行业具有了相当的经验,对于市场趋势也能够非常精准的把握。

在美利食品厂成立之前,福建东南沿海的泉州地区以家庭作坊为主体的休闲食品类罐头、鱼皮花生、五香瓜子等,已经被善于经商的福建人卖到全国各地。当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食品的消费有了更高的要求。美利食品厂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看到了这样的市场机会,于是在散装食品大行其道的情况下,率先生产出了一款包装精美的美利牌饼干。这款饼干一出厂便受到了消费者欢迎,从福建一路卖到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东北地区的沈阳。

1989年的厦门银鹭,即将走过创业的第一阶段。银鹭官方的公开资料显示,1990年,厦门银鹭拿到了一位爱国华侨20万美元的投资,开始迅速扩大产能,并拓展销售渠道。

早在1987年的时候,宗庆后承包了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靠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起家。同年7月,宗庆后以花粉销货款和5万元银行贷款作为原始资金,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为杭州保灵公司代加工花粉,开始了娃哈哈的创业历程。

为了摆脱代加工产品受制于人、无法长期生存发展的问题,1988年,根据独生子女不愿吃饭、偏食、营养不良的状况,娃哈哈在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系朱寿民教授指导下,成功开发出自己的第一支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伴随着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的一炮打响,1989年,杭州市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变更为杭州娃哈哈儿童营养食品厂。

就这样,踩着80年代的尾巴,这四家企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业历程。

02 初步发展,外资侵入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食品饮料市场,情况稍显复杂。

对于刚成立不久的这些民营企业来说,乐百氏的开局最为顺利。1992年,乐百氏的营收突破8000万元,1993年,乐百氏成为全国乳酸饮料的第一品牌,并保持了6年。不过,这期间,它也遇到了真正的竞争对手娃哈哈。

在乐百氏乳酸饮料火爆的年代,娃哈哈也开始跟随乐百氏的脚步,生产乳酸饮料。但因为销量并不如乐百氏,何伯权也并未将娃哈哈放入眼里。1995年,娃哈哈的瓶装水在中国市场开始逐步占据优势。此后,乐百氏调整经营策略,并强力追赶娃哈哈。

成立3年后,惠安美利食品厂更名为福建惠安达利食品有限公司。这一年,达利投建了拥有产权的第一个厂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这一年,达利食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开始在福建省外的成都建立了第一家分公司。

90年代的银鹭,处于茁壮成长期。1992年,银鹭八宝粥开始投放市场。1998年,银鹭碳酸饮料开始投放市场。

从银鹭成立至今,这家企业最为全国消费者熟知的两类产品(八宝粥、花生牛奶)在90年代已经基本成型。

在这些中国民营企业成立之前,外资巨头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等已经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市场。90年代,有更多的外资食品饮料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比如作为韩国四大食品公司之一的好丽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市场,并决心把中国市场建成“Best Global Pie Company”形象的典范。

对于这些外资食品饮料巨头布局中国的原因,此后曾有学者分析,一是因为中国绝对人口基数大,意味着拥有庞大的市场;二是这些企业认为中国的企业“不堪一击”。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很快,外资与民营之间开始具有了更多的交集和故事。一些食品饮料巨头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收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相继收购了中国国营性质的8大饮料厂。如重庆的天府可乐、北京的北冰洋等。1996年,法国达能与娃哈哈成立了5家合资公司,并获得了51%的股权。

03 外资并购与暗战

时间迈入新世纪。就在2000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发生了一件引发全国媒体关注并热议的大事件。

这一年,乐百氏的创始人何伯权以197亿元的价格将乐百氏卖给了法国跨国食品巨头达能。民族品牌乐百氏卖给外资,在当时引起了国内舆论的一片哗然。“何伯权毁了民族品牌”这样的指责不绝于耳。当时,何伯权对外表示,过去10年,乐百氏的业务经营几乎完全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融资策略略显保守。面对竞争对手的逐步国际化,乐百氏感受到加快融资步伐亦是很有必要。

大约过了两年之后的2002年,何伯权离开乐百氏,并到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读书游历。2003年,何伯权在广东创立了今日资本,开始了投资生涯。

达利食品在2002年、2003年、2004年,相继推出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三大品牌。其中,达利园主要产品包括蛋黄派、小面包等;可比克主要产品为薯片;好吃点主要产品就是饼干。接下来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代表的三大品类,也成为达利食品在休闲食品板块的基石,奠定了这家公司在休闲食品领域的龙头地位。

今年3月30日,达利食品发布了2019年财报。其财报显示,在达利食品的三大业务板块中,休闲食品板块实现收入101.5亿元。公开数据显示,韩国食品巨头好丽友2019年在华销售收入为9744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6.58亿元人民币。而整个好丽友公司实现收入119.18元。这意味着,目前达利食品的休闲食品板块业务,与整个好丽友接近,是其在中国业务的近两倍。

关于达利食品与外资的交集,可以找到的只有一则对话。当时,曾经有来自世界500强的食品饮料巨头找到许世辉,希望得到达利的控制权,不过被许世辉断然拒绝。

“仅靠你的能力,有没有考虑过会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这家外资巨头的CEO问。许世辉对这位CEO说,“我没有考虑竞争对手的问题,我只考虑怎样把自己的企业做好。我把企业做好了,谁都不是我的竞争对手;我如果没有把企业做好,到处都是我的竞争对手”。

在休闲食品领域取得领军地位之后,2007年,达利再次大举进军饮料行业。达利投资8个亿,引入了一批国际先进的生产线,一举推出凉茶等八大品类三十多种饮料。达利园青梅绿茶、和其正、花生牛奶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产品。

2006年,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一系列由国有企业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这些非合资公司每年也为娃哈哈带来丰厚的利润。由此,娃哈哈与达能之间展开了一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与外资巨头之间在法律、舆论层面最为激烈的一场交锋。直到2009年,达娃之争双方宣布和解,达能出让合资公司51%的股权,从此退出娃哈哈。

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就是在这种民营企业与外资巨头的交汇与碰撞中,划上了一个句号。

04 成功故事与财富神话

2010年开始,与一则全社会关注的财富故事相关。当年10月份,福布斯发布2020年中国富豪榜。娃哈哈的掌舵人宗庆后以534亿人民币的资产登上了中国富豪榜的首位。当时排在第二位的是百度的李彦宏。

在这一年,结束了达娃之争的宗庆后也为企业定了一个极高的经营目标,营业收入达到700亿元。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娃哈哈后来宣布进入婴幼儿奶粉市场,产品是委托荷兰厂商贴牌生产的原装进口奶粉。当时宗庆后表示:“大概再过一两个月奶粉就能上市,是贴牌加工的原装货。”此外,娃哈哈还筹划进入生物科技领域,把饮料从“解渴”向“保健”功能延伸。

不过,娃哈哈营收的顶峰出现在2013年,这一年它的营业额达到 782.8亿元。此后就迎来了断崖式下跌,2017年跌至谷底的464.5亿元。

2018年之后,娃哈哈开始积极做出“调整”。比如推出线上微商城、销售天眼晶晴产品、联手中南集团推出发酵乳饮料等。这一年,娃哈哈终于结束下滑态势,“调整”初显成效。2018年,娃哈哈的营收达到468.9亿元。

步入新一个10年的乐百氏,已经成为许多国人的回忆。根据公开数据,2005年,乐百氏亏损1.57亿,2006年亏损1.5亿,2007年亏损8000万。2016年,达能集团将乐百氏转卖给了中国企业盈投控股,乐百氏的产品也只剩下桶装水业务。

2011年,银鹭的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这一年9月,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与厦门银鹭董事长陈清渊在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洽谈会上正式签约。雀巢收购银鹭60%股权案,由此落定。2017年、2018年雀巢又两次收购银鹭股权,此后银鹭成为雀巢全资拥有的公司。

2019年10月,有外媒报道称,雀巢将以7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徐福记以及银鹭的股权。2020年4月,雀巢在一季报中披露,雀巢董事会已决定对在华银鹭花生牛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业务进行战略性审视,包括出售的可能性。根据坊间传闻,银鹭的潜在竞购者包括华润、统一、达利食品等。

在2010年和2011年间,达利食品相继在全国成立了6家子公司。这是达利食品在全国进行产能布局和销售网络布局的重要一步。2011年8月,达利上榜当年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饮料领域,2013年,达利食品推出自主研发的保健食品功能饮料乐虎。目前,在功能饮料市场,乐虎已经是位于行业前三的领军品牌。

2015年11月20日,达利食品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这也是当年全球最大的消费品IPO项目。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和其正、乐虎、豆本豆、美焙辰均为其旗下品牌。由于其多品牌、多品类的发展策略,达利食品也被称为“中国版雀巢”。

05 未来:新的挑战

从1989到现在,已经超过30年。回望历史,在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这几家与1989年有关的企业,在30年的过程中,命运的走向各不相同。

曾经意气风发的乐百氏,在被达能转卖之后,如何重新找回昔日的荣光?在如今更加复杂的消费环境中,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从20多岁到40之间成功经营一家企业,之后华丽转身套现,去世界各地游学,然后再转型投资家,对于乐百氏的创始人何伯权来说,或许他替许多人实现了人生梦想。

实际上另一个民族饮料品牌的创始人朱新礼,也曾有过类似的梦想。2008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的所有股份。当时也是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由于未能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调查,“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的朱新礼,最后并没有成功把汇源果汁卖掉。今年3月2日,一度债务压顶的汇源果汁,被香港联交所摘牌退市。

与乐百氏的命运轨迹颇为相似的银鹭,未来将花落谁家,尚未可知。

同属于福建企业的达利食品,在过去30年发展颇为稳健。根据媒体的报道,达利食品的净利润曾经一度是台湾企业康师傅、统一之和。2018年,该公司实现收入208.64亿元,净利润37.17亿元。而当年康师傅的净利润为24.63亿元,统一为10.3亿元。这意味着,达利的净利润比康统之和还要多。

此外,这是一家重视盈利能力超过重视规模的企业。2019年,达利食品实现营业收入213.8亿元,净利38.4亿元。业绩逐步回暖的康师傅,2019年实现营收619.8亿元,净利润33.3亿元。2017年和2018年,达利食品切入豆奶领域,相继推出豆本豆、美焙辰,达利的家庭消费业务板块初具规模。如今,它已经形成了休闲食品、即饮饮料、家庭消费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业务的局面。

换掉王力宏的娃哈哈,是否能够实现持续的创新与发展,可能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一度声称不上市的娃哈哈,近两年也松口表示,有IPO的计划。对于企业来说,或许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浙江省,另一家创建于1996年、与娃哈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农夫山泉不得不提。在1996年创立农夫山泉之前,创始人钟睒睒曾经一度是娃哈哈的广西和海南总代理商。如今农夫山泉早已经PK掉娃哈哈,成为中国包装饮用水的龙头。向来以广告营销见长的“90后”企业农夫山泉也在今年传出了上市计划。

无论是89年的娃哈哈、达利、银鹭、乐百氏,还是90后的农夫山泉。在中国食品饮料产业的大棋局里,随着时代在变,每家企业都在面临新的挑战,也在继续塑造自身以及整个中国食品饮料产业的命运。

本文源自新财富

 

 

说到“达利园”,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应该是达利园小面包,曾经无可争议的小面包第一品牌。

其他的呢?可能一些人会喝过“达利园”饮料,近年新出的那个青梅的还不错,其他的…

下面大叔说几个品牌,看你是不是在超市、便利店里经常看到

和其正凉茶、乐虎功能饮料、可比克薯片、好吃点饼干、豆本豆豆奶、花生牛奶……

怎么样?

没错,他们都是“达利园”,严格上来说,应该是达利食品集团。

哇,是不是很惊喜,很意外。

其实很多企业都有这种多品牌战略,但是能做到达利这么牛的,真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说他牛,当然不只是因为牌子多。

 

截取自2015年年报数据,具体数据与目前可能略有差异

 

旗下“达利园”糕点类、“好吃点”饼干类、“可比克”薯片类三大品牌,已成为公认的中国休闲食品领导品牌。“和其正”凉茶、“达利园”花生牛奶、“乐虎”功能饮料,在各自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多产业多品牌的发展战略,使达利集团成为在食品和饮料行业都具有超大规模与超强实力的企业。

达利集团,虽然是港股上市公司,

但从其发展历程来说,实质上是一家纯粹的家族企业。

其主打的几款产品几乎全位于其细分领域行业排名前三,这在食品快消行业几乎算是一个奇迹!

究其原因,不得不归功于其多年深耕的销售渠道建设及维护。

达利集团销售范围覆盖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配有5000名销售人员,其中传统销售模式(传统流通渠道、KA渠道和特渠)的销售团队配置分集团总裁、集团销售总监(大区)、分公司总经理(食品和饮料)、省区经理(食品和饮料)、城市经理(食品和饮料)、业务主管(食品和饮料)六个层级。

达利集团传统销售渠道采用以经销商为主的经销模式,产品定位是中低端,在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受冲击比较小。达利集团各地分公司的销售公司主要是对当地的经销商进行管理,配合并督促经销商完成销售任务,具体的终端市场和二批商市场由经销商自行开发并掌控渠道,市场费用方面,由达利集团负责陈列相关费用和推广费用,业务代表提成和奖金主要由经销商负责。

而有些企业(如:好丽友集团)传统销售渠道采用直营模式,在各地设立直营所,由各直营所的业务代表进行终端店的开发和维护,当地的经销商只需负责配送。这样的垂直管理好处是增加了对产品定价权的掌控力度,增加了产品毛利;不好的地方则是大大的增加了人员成本和管理成本,一旦遇到经济不景气周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只是想着聊聊产品线,一不小心又多说了些。

渠道为王,真的挺厉害的!

我感觉只要不是产品特别差,达利随便再出个什么新品类都能很快做到行业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