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唐装女士上衣长袖与淘宝打底衫女长袖新款

 

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诗中盛赞长安城内的繁华绮丽:“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李唐江山三百年基业,盛极一时,长安,唐人,唐风唐韵,不仅在中国人心里分量极重,也深深影响了外国人对中国文明的想象。时至今日,“唐”这个字也依旧意味着中国文化曾经固有的骨子里的骄傲。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唐装却变了味,不再指称唐人服饰,反而变成了满族对襟马褂,那和唐朝有什么关系,又和汉服有什么关系,如何能当得起一个“唐”字。

服饰是大礼的组成部分,称礼仪之邦而不重服饰者未之有也,隔壁日本尚知道樱花祭、成人礼、婚丧嫁娶时将振袖、海老茶袴穿起以示隆重。反观此地,唐装究竟为何知道得人也已不多,实在可惜。李朝历代,是都很注重服制的,要写入《舆服志》中。

中国服制大成始于战国。其后每朝都有继承和发扬。唐承隋制,又博采众长,服饰文化尤其丰富。女子常服上身有衫、襦、袄、袍、半臂、帔子,下身以裙为主。

衫是夏季衣服,一般用罗、毅、纱等轻薄织物、襦为冬衣服,内絮棉白至春秋两季将棉絮抽出成夹衣,故其用罗,毅外,也用如锦的原料。襦衫的颜色,以红紫为流行。如唐诗常称为红罗襦,紫罗衫。袄是冬衣,代袍用。因袍自汉以来皆为命服,唐朝唯后妃可服,一般人则着袄。袄比袍短而比襦长。

另有“背子”,又称“半臂”,朝服之际加于衫子之上,除去长袖。

帔子和帔帛均披在女子肩上。帔子较短,帔帛略长。外出用帔子,在室内用帔帛。

裙同裳,汉以后多称裙。唐代裙料亦多用罗、绢等。色多用红、紫、青等。如陶俑裙往往有朱色的痕迹。裙上的绣色精美绝伦,金昌见玳瑁、金银、鸟羽等材料。

女子的鞋包括靴、鞋、履和舄。靴为胡饰,便于骑射用。履分高头、平头、小头、云形、花形、重台、如意等式样。鞋较履为小且浅,行动轻便。舄以木置履下,不畏泥湿,作用类似高齿木屐。

男服上衣有袍、衩衣、袄、襦、衫。下衣为裤。

袍,所谓“丈夫著,下至附(即脚背)者也”。并内有絮棉。还有一种加襇袍。唐以前,一般就称为上衣、下裳,不相连缀。但常服中的深衣,衣、裳相连;园领袍也无衣、裳之分。至唐太宗贞观五年(63I年)规定:乃是袍服均在当膝之处加一道横缝。以明确上衣下裳之制。

衩衣:即两侧开衩的长袍,有时为了行动方便,便将袍角一端塞入腰带。

袄:袍的一类。与袍不同处即较短于袍。但比襦又较长。即为长短与衫相同的夹衣。但其质料与花纹装饰大体和袍相同。

衫:为单衣。据载:“芟也(芟即衫)衫末无袖端也”。是短袖单衣的意思。

履舄,唐代男女相同。

唐装服制大体如此,至于后宫朝服、当朝服冕、乃至乐坊、婢女别籍之人如何穿法,不如另辟一篇文吧。而说完衣服,总不免要说说与衣服有关的常见误解。

《武媚娘传奇》播出时轰动一时,放眼望去波涛汹涌,却丝毫想不到长江大海与黄河,满屏幕如莲瓣如玉碗如象牙白,呼之欲出,笼将不住,让人心中顿起穿越回唐朝的念头。

实则不然,西安美院国画系教授杨季就说,“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由宫廷传到民间。而女性由于胖,胸部和胯部就会非常突出,穿上衣服这两个地方会凸显出来。唐朝服饰中的内衣是兜肚,有点像现在的抹胸,外面搭一件过膝长衫,冬天会在外面加过膝裘皮大氅保暖。但在历史资料中,衣服是不会低到电视剧中那个程度的,乳沟最多露两寸。电视剧有艺术夸张成分。”

这一夸张不要紧,连美都没有了,只剩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虽然唐朝风气开化,男女同服流行过好一阵子,女子着胡服也是社会风尚,但这都只限上流社会,毕竟九品中正制刚解除不久,贵族与氏族势力仍在,自成阶级,普通庶民可不能穿的这么随意。唐玄宗就曾下令,不仅不许民间女子梳高髻,甚至连衣服用料好一点、颜色花俏一点都是要禁止的,理论上庶民只能穿黄褐等几种单调的颜色罢了。

而且不管怎么穿吧,马震这种事都是天下奇闻。